中國一直很缺純現實主義的片子,但一旦拍出來來就一定是佳作——尤其能夠得到獎項的認可(《愛情神話》《走走停停》)。
因為這種片子容易有兩個問題,一是片子極強的現實性可能導緻與觀衆的價值觀背離,二是要冒着極強的“說正事”的風險在提高藝術價值和人文關懷的同時與商業片割離。這兩個問題無疑會對票房與口碑産生極大的影響。
《又是充滿希望的一天》的主題我個人是很感興趣的,因為外賣員的問題大多都出現在新聞報道和春晚小品的煽情中。所以我很期待電影對其的藝術加工會達到什麼程度。當然還有一部分原因是來看二姐,從《我不是潘金蓮》開始就對二姐的演技所折服了。
故事的前半部分是很生活化的,雞毛蒜皮的各種小事,卻因為一件事故發生了極度的變化,在結合上我個人的生活經曆感覺十分真實,每個人物的立場我也都能理解,男性的理性與執着,女性的感性與細膩。大量的特寫聚焦于人物的表情,進而體現出心理的掙紮與徘徊。不依賴于音樂,凸顯嚴肅與深刻,“此時無聲勝有聲”。
可故事到後半程陷入了矛盾與解決的雙重加重。坑越挖越大,不可控因素越來越多,事件越來越不好處理。最緻命的是,這是生活啊。是不能依靠某種神奇的設定就能拯救的,所以我妄斷主創老師們也陷入了這種難題中,故事怎麼收場?從我個人而言,我覺得這個結局有些理想主義了,被撞的外賣員究竟得到了怎樣的幫助?這一家三口的未來又是什麼?二胎是從何而來?等等等等都對故事原本的現實主義進行了不小的沖擊。
竊以為可以縮短一些篇幅,讓結局更開放一些。真正優秀的現實主義作品不是告訴觀衆結果如何,而是把一切擺在觀衆面前請君自行品味。
總之,我認為主創們的嘗試是合格的,這類題材的未來是廣闊的。社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空間,值得更多的筆墨去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