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不反对喜剧作品有底,只要前期有笑点和铺垫,结尾也不生硬,整体的观感是流畅的,我都可以接受,比如这个节目前几季的《警察和我》《越狱的夏天》。(这两个作品其实都编得比较巧妙,最后分别用肢体搞笑和刘欢的笑点消解了底的沉重,让观众观感上更舒服。)
然而,这一季我感觉各位创作者都放弃了,甚至有一些黔驴技穷的感觉,想不出来点子就找一个热门的主题,整一个西游三国晚清的背景,写不出来结尾就升华一下,体现一下家国情怀和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古装或者四大名著的衍生,主题大多是小人物被掌控时局的人物玩弄于掌股之上,最初唯唯诺诺,最终奋起反抗。这不仅造成了一种放弃搞笑、集体煽情的风气,也使很多喜剧小组都丧失了自己的风格,趋向一种套路。
先说张呈和雷淞然。其实我看完他们的《旧警察故事》的时候,还是比较期待他们之后的表现的。当时我感觉这个切入点很新颖,笑点都比较自然,雷淞然的演技也能撑起来这个本子,立意也不错,体现了小人物在利益面前的摇摆,虽然最后的底有点生硬又比较沉重,让人看着不像喜剧,但是整体而言是可以接受的。我记得当时观众的反馈也比较好。
本来以为这二位能在后续攒出更精彩的活,没有他们之后的两个本子都和第一个本子一模一样。大致情节都是小人物被有权有势的人摆弄,最初见利忘义,最终良心发现、奋起反抗。笑点大多在于小人物本来正义凛然,却在得到一点利益之后违背了初心。底就是小人物决定反抗权势、反抗命运,用一些热血的台词和打斗场面结尾。看了三次一样的故事,我已经能在故事的开始猜到结局,因此我很难再相信他们是真诚地想表达一种反抗精神,反而怀疑他们是在利用观众的情感拉票。只能说,二位尤其是雷淞然是有演技有喜剧天赋的,希望二位好好发挥,不要再用这样的套路了。
还有一种喜人惯用的套路是这样的:主角有一个敌人,主角的朋友们尽力帮助他打败这个敌人却没有成功,最后发现这个敌人其实是站在主角这一边的。这个敌人可以是《夜宴》里的画师,也可以是《盲盒总动员》里的隐藏款。当我意识到他们并不想伤害故事中的主角,我会奇怪他们为什么不早点说出自己的立场,反而故意表现得像反派一样,害得主角瞎忙活。这样的情节本身就有点站不住脚,不知道为什么被用了这么多次。
再说逐梦亚军。第一季他们密室逃脱的那部作品在我心目中是四季以来最巧妙的一个本子,反复为煽情做铺垫,却总是在最后一秒用一个笑点消解。每当蒋龙的情绪渲染到了一个极点,我们已经设身处地感受到了他的委屈,屏息凝神地等着煽情的音乐响起,“老师就说没音乐干吧”“07级的顾宇峰,我的台词课代表”几句台词就会打破我们的情绪。它既表达出了主创的情感,又丝毫没有牺牲喜剧效果。
但是这一季他们的作品实在是喜剧元素太少了,很难称之为喜剧。《伯牙绝弦》我个人的观感还可以,只是最后结尾过于突兀,没有加梗来消解这个底;而《虾兵蟹将》则与张呈雷淞然的套路十分相似,完成度却比张呈雷淞然的作品还要差很多,不仅笑点很弱,而且哪吒和托塔李天王的态度转变也十分突兀,让人很难接受。我感觉其实他们从第一季的《叫小番》开始,作品大多是他们用演技和两人之间的化学反应撑起来的,喜剧的那部分都相对弱一些。他们自己也在采访中说了,第一季ktv的那个作品和《悟空》完成度并不高,他们没有想到观众会那么捧场。而到了这一季,四年过去了,观众又年轻了一些,可能了解他们的人更少了,大家对这种类似于正剧的作品接受度也不那么高了。所以我觉得喜欢他们的观众也不要遗憾他们的喜剧没有人懂了,他们可能确实不再适合这个舞台了,更适合去演一些内核更深的影视剧,毕竟他们也有足够的演技和知名度。
再说思念成吉。他们从上一季开始就有惯用的情侣套路,如今已经发展成了一个新的固定套路:一对情侣闹矛盾,一系列无理取闹之后,分别承认自己还爱着对方,于是和好,观众开始喊“哦”,完结散花。史密斯夫妇的那几个作品,包括前天的《爱人再见》都是这样。首先,这样的情节已经没有新意了。其次,两位主创应该都是话剧或者音乐剧演员出身,表演都比较夸张,这导致二人之间的感情总是有一种刻意的感觉,不够自然,也不够喜剧。如果他们尝试演一些不同的关系,比如父女、兄妹,或许会有所突破。
然后说一下酷滕和天放这一组。他们从二喜的毕业大戏就开始走温情路线,已经走到了一种后半段作品基本找不出笑点这种地步。虽然《天放的方舟》、《螺丝钉》都有很打动人的立意,但是喜剧的部分做得实在是不足。反观他们在别人作品中的表现,盲盒总动员里的核桃,龙袍替身里的太监,都演得恰到好处,效果也很炸,希望他们可以把这种感觉带到自己的作品里。
我还想说一下双高胎,这是我个人很喜欢的一组,上一季的风格是比较单纯的犯傻和吐槽,作品很少有大底,应该也比较贴合年轻观众的喜好。但是他们这一季的《龙袍替身》这个底让我感受到了不安,整部作品的高潮落在了杀猪匠为了保护皇帝而自刀,皇帝却已经给他穿上了护身甲,结尾重在渲染兄弟情,喜剧效果弱了不少,并且我个人的感受是最后两位的表演太肉麻了,与他们上一季纯粹的风格大不相同。不过好在后面的作品《盲盒总动员》中,虽然感觉高越演得还是有些过于肉麻,但他们有盘核桃这样的爆梗,也用“国王与乞丐”的梗消解了最后的底,整体感觉还是可以接受的。希望他们不要也走上煽情这条不归路。
最后想说一下前几季中表现非常亮眼的几位老演员,蒋易和土豆吕严。他们都有个性鲜明又十分擅长的个人风格:土豆吕严的漫才和蒋易的无厘头三国题材。第一季蒋易的《您的问题》更是让我印象深刻,用非常戏剧化的形式巧妙地讽刺了一些服务行业问题转嫁的现象,可见他的创作力并不局限于无厘头鬼畜。然而这一季蒋易一直担任吐槽的角色(事实证明他的情绪太平了,不太适合吐槽),看不出自己的创作表达,土豆吕严更是直接放弃了二人角色分明的漫才,排了很多人员冗杂、角色定位不清晰的作品。不知道这出于什么原因,但是我个人感觉他们还是更适合原来的风格。
我的感受是这一季表现比较亮眼的是一些观众不那么熟悉的演员。比如张兴朝,上一季没有充分发挥个人特色,这一季彻底放飞了,他的无厘头风格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但不可否认的是个性非常鲜明,而且很受年轻人的喜爱。再比如高海宝和泰维、李昕季烨和王继续,虽然走的也是煽情的路子,但是前期的梗很足、情节的铺垫比较流畅,演技也过关,尤其是高海宝,演得很自然也有喜剧效果,观感比一些“老喜人”好得多。希望节目组下一季多找一些这样有才华的新人,带来更多新颖的点子。还有,这个节目现在的编剧感觉都有点黔驴技穷了,可能是因为赛段太短想不出本子,或者看不到观众真实的反馈,在录制结束之后好好休息休息吧,然后多去线下历练历练,付钱来的观众可能会给出更真实的反馈,让他们提升一下写本的技巧。
作品的趋同化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