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前作大衛·阿耶導演作品,本部在人物塑造上,與第一部相比更加立體。
血腥運動渾身都是緻命性武器,竟然會害怕小小的老鼠,在劇尾的直升飛機上強忍住顫抖的手撫摸捕鼠者那隻老鼠的情節更讓人忍俊不禁;

波點人作為他母親的實驗品,母親對他成為超級英雄的期望,使他在長大後有着嚴重的戀母情節,甚至會将所有人幻視成自己的母親,貢獻了全片近一半的笑點;

另一半,則由一直餓着肚子,看誰都像“ymm,ymm”的鲨魚王承包,這個半神之驅,在電影的最後也明白了朋友的意義;

和平使者,沃勒安排在小隊中的隐形保險,對任務的偏執近乎病态,對于他來說,道義與道德在下達的任務面前不值一提;在他的眼裡,小孩女人都可以是任務的犧牲品;

二代捕鼠者與父親的故事,給人印象最深,“老鼠也有感情,何況我們呢?”,決戰中流着淚,召喚鼠群的她,又想起和父親在塔頂度過的那個夜晚;

以上種種無不用最短的篇幅塑造出了更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正因如此,在海星往平民區肆虐,沃勒下達撤退任務時,冒着被炸掉頭顱的風險,特遣隊剩餘成員們的轉身,才顯得那麼有魅力且為之動容。
他們不是超級英雄,他們是有着自己原則的超級惡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