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劇透)沖着滿島光和unnatural、miu404原班制作團隊而去。整體來說真的很刺激緊張,全程精力集中,尤其是預感到下一刻炸彈會爆發時的那種腎上腺飙升的感覺。這部電影的音樂是真的不錯,把那種緊張感拉到極緻,就像那一根弦越拉越近,最後随着爆炸聲一起彈到人的臉上。
說實話一開始我隻是抱着看一場懸疑推理電影的心情來看的,但是漸漸的,就發現了野木亞紀子老師的野心不止于此,就像《unnatural》裡面過勞死的那集一樣,她想讨論在資本主義和消費主義急速發展的當今社會,我們的物欲是如何被激發出來,而個體如何在這些高效成熟的流程中被原子化,成為流水線上的一環。所以野木老師抓住了當今社會人們生活密不可分的兩個環節:網購和物流。影片一開始就是為了迎接日本的“雙十一”,線上購物平台和物流業如何形成合作,招募人手,商品在不同的地點被采選、打包、運輸、簽收,環環相扣,但是每個人都隻負責一個小小的環節,正常情況下,隻要每個人負責好自己的部分,整條流水線就可以源源不斷地生産,對于資本主義來說,這才是高效且節約成本的好方法。但是,對于效率的崇拜,将一切成果以數字衡量,最終會導緻對人的異化,尤其是對處于産業鍊下遊的人。倉庫中心正式員工隻有9人,派遣員工卻達到上千人,而二者之間通過工牌的顔色劃出了巨大的鴻溝。快遞員每件商品的簽售僅140日元(人民币7元),而每天送達200件,吃飯隻花10分鐘,一個月也隻能賺到25萬(人民币1.3w),而等待他的結果是過勞死。無數人為了維護這個由資本主義喂養出來的龐大怪物,一邊承受來自上遊企業的剝削,一邊又将剝削内化,以“努力”的美名不斷剝削自我,精力、時間、重要的人際關系,都要通通讓位于工作。以至于一個職員的死亡,都隻能讓這條流水線停下不到一分鐘,而從他那不足70kg的身體裡噴湧出來的血液,是否會比那條傳送帶2.7m/s的速度更快呢?
在現代社會要寫推理其實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畢竟每個人的生活都與網絡密切相關,就像電影開頭從電子的流動之間轉變為人群的流動,我們每個人的痕迹都可以通過網絡追蹤到。但是野木老師反而利用了科技帶來的程序化流程的特性:人們都對自己的工作内容明晰,但對自己的上遊和下遊知之甚少。就像前面說的,大多數情況下這是高效的保障,但如果這其中混進去了12枚炸彈呢?這套高效的制度反而成為了兇手的同盟,為ta披上了白色羊皮的僞裝,在無數機器的監控和人的手中傳遞,最後送上死亡的禮物。但也不是說這套推理就是完全嚴絲合縫,尤其是這個退貨流程太過複雜,我還是沒太明白炸彈是如何進入物流中心,那串櫃子裡的數字到底還有什麼謎底,以及山崎女友那超絕的意志力為什麼發展到要報複無辜的普通人來實現與大企業的抗衡,甚至不惜搭上自己的生命。
最後就是我最愛的人物角色。宕開一筆先講講《unnatural》和《miu404》的大家打的醬油,真正看到這三個世界連在一起的時候還是會很感動。尤其是“狗狗刑警隊”和“法醫三人組”出場的時候,忍不住小小地激動一下,但卻着墨不多(甚至有點欺詐),反而是那兩個啰嗦的大叔警察鏡頭更多哈哈。回歸正題,主角當然是我們滿島光飾演的舟渡埃琳娜(這個姓真好聽),以及“日本黃曉明”岡田将生(我旁邊的小姐姐一直在說太像了太像了我也忍不住笑了)飾演的下屬。說實話岡田的角色實在是太工具人了以至于中村倫也飾演的山崎都比他都讓我印象深刻,完全是為了推動劇情和襯托我們大女主埃琳娜的工具人。再是我們滿島光女士飾演的女主,我太愛埃琳娜了,一開始上來古裡古怪,也不像一個領導,愛用很爛的比喻,看起來不太靠得住的樣子。但是真正發生意外時,她的才能馬上就展現出來了,說實話一開始她對效率和利益的維護讓我有點打退堂鼓,尤其是為了公司股價延遲上報犯罪預告的時候,還有不斷威脅乙方快遞公司強迫他們繼續工作,都讓我感覺看到了無産階級的敵人哈哈。直到她後來說出自己來到這裡的原因,同樣是被工作和效率壓垮的人,同樣是一腔熱血逐漸冷卻的人,但她選擇了繼續奮鬥,選擇去理解山崎的自殺,不像男主那樣變得低欲望、隻在乎自己,而是在力所能及範圍内不斷去努力争取,尋找雙赢的可能。而這種視角隻有女性才能實現,她看到了大企業是如何通過壓縮人工成本和剝削下遊生産環節來擴大自己的利益,反而成為“背叛者”,和快遞公司聯合起來發起罷工,要求應有的待遇,而男性,要麼像岡田那樣明哲保身,要麼就如Dean飾演的那位負責人一樣,隻會被同化,将一切追求效率和利益的行為合理化,在員工自殺時第一時間保障流水線不會因此停滞,而且還喜歡把責任推給下屬,功勞自己包攬(看到那裡真的會心一笑)。同時面對這種困境,野木老師其實也在給我們一個在面對大型企業剝削時的解決方案:那就是我們下遊的“乙方”們應該團結起來,利用非暴力不合作方法争取自身的權益,而不是成為“工賊”,趁亂向“主人”表達自己的“忠心”。另外兩條線的主人公分别是快遞父子和顧客母女一家。父子這條線野木老師明顯是想嘲諷日本的“匠人”精神,父親不斷強調自己工作的意義是帶給顧客“幸福”,卻被兒子戳破不過是自欺欺人,忍受着廉價收入和高強度勞動,被資本主義侵吞還用價值理想來自我麻痹。而快遞企業充滿大量像父親一樣年邁的快遞員也說明了日本老齡化問題的嚴峻,對老年勞動力的需求和這一群體對科技的不适應的窘境也刻畫得入木三分。兒子的公司是日本本土的小型企業,沒辦法與大企業低廉的産品競争,最終倒閉失業,也是反映日本乃至全世界的現狀,小規模但成本較高的産品反而被驅逐出市場。而母女一家,其實感覺更像是為了前面的伏筆收尾才出現的,最後一枚炸彈,以及最終被前面兒子公司的産品所拯救,但野木老師還是用心刻畫了單親母親的困境,這一點實在是細膩。
最後,雖然說的是日本的社會問題,但實在是和中國的現狀太像了。生活在如此便利的時代,隻要在屏幕上輕輕一點商品就會送到家門口,還有什麼會比這更美妙的事嗎?于是龐大的物流中心随着數以萬計的包裹一起誕生了。無數廣告刺激着人的感官,構建着人的欲望,告訴你美好的生活離不開這件産品,再用優惠作為誘餌,捕獲無數沖動消費的人。信息爆炸、欲望也爆炸。同樣是被層層剝削的快遞員,同樣是被資本主義和消費主義充斥的社會,同樣是被工作剝削的年輕人,同樣是老齡化帶來的老年人對科技的不适應,尤其這部劇還是在中國的雙十一期間上映,我最近也買了許多快遞,代入感一下子就非常真實強烈。但是我們能夠有什麼辦法來面對這種剝削呢?我們無止境地自我剝削,将資本主義從小教導我們的“努力”教條深深植入心中,将實現人生理想、實現人生價值的希望全權寄托在工作上,又将消費主義培養出來的戀物癖、對被崇拜和肯定的渴求通通傳到sns上,不斷尋求相同價值觀的人,被信息包裹在井底之中,在不知不覺中被資本主義悄悄分化。這樣的我們又能否團結起來,又或者我們現在年輕人的“低欲望”、“躺平”生活是不是一種被動的罷工與反抗呢?
電影到最後才揭示了為什麼叫做《last mile》,商品送到顧客手中經過快遞員的那段路程就是最後的裡程,從一個普通快遞員到另一個普通人的手中,人人都可以是顧客,人人都是生産消費的一環。總之這是一部小小瑕掩不了大大瑜的電影,給我帶來一個相當享受的周五晚上。不過雖然道理都懂,但我還是很難抵抗誘惑,看完電影回去的路上,我還要去取一個我等待許久的快遞,我又該如何安全地打開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