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點自由影評、

我一向非常關注trigger,就是莫名對于扳機的動畫着迷,再同時作為一個對于《賽博朋克2077》非常失望的玩家,我自然是希望扳機可以做出我想要的賽博朋克。那麼它究竟做到了嗎?我可以很誠懇地回答,是,但是差一點。 對于《邊緣行者》我自然是滿意的,他給我展示了夜之城一段異常美麗的傳奇,凄慘又瑰麗,雖然這隻是典型的強盜片模闆,但是我依舊買賬。

《邊緣行者》的優點毫無疑問就是畫面和視聽運用,其實這也是扳機一直以來的強項,trigger總是可以做到用簡筆的方塊式畫風加上誇張的色彩表達所碰撞出的美感,而這次扳機也一樣誠意滿滿,不得不承認每一個張力拉滿的鏡頭也和今石洋之的分鏡頭運用離不開關系,總是可以将每一個鏡頭爽點都直觸着觀衆最深處的感官巅峰。錦上添花的是這一次扳機社要做的動畫是《賽博朋克2077》的世界觀,這個世界觀的宏大以至于讓扳機社可以放開手去完成這一份神作,畫面更加大膽奔放,而扳機社的制作也将原本遊戲中的世界觀圓滿的無以複加,David的故事毫無疑問比V的更像賽博朋克。

David和Lucy的感情線處理也是非常優秀,但是這并不指的是寫的優秀,一樣的還是畫面優秀,其實我們細看David和Lucy的感情線,起初的開端是有些單薄的,雖然賽博朋克這個世界觀可以解釋這種單薄感,但是制作組用了更加讨巧的手段,用畫面的張力去解釋。每一次David和Lucy同場的戲都充滿着畫面張力,從跳下救護車到月球探險,其實Lucy的行為動機并不明顯,甚至扭曲,但是在每一場的視覺沖擊後,人們就會覺得這是合理的,以及天台一吻實在過于過于震撼。

我們反觀David、V這兩位主角,可以很明顯的發現制作組想要塑造出的是一種輪回,David身處這個城市中,每一處都體現出資本的肮髒和城市運作的腐敗,被救援人員忽視,肆意的義體改造,底層的人們都無力到極點,而David掌握了能力後對于權力發起沖擊,這種具有賽博朋克味道的反烏托邦氣質也體現的很到位,他答應Lucy “to the moon”是他們之間美好的約定,如同月光般純淨無暇,但是如此浪漫之事,是不會存在于夜之城的,David為了反抗從blade轉化為edge的過程是瘋狂的,這是反抗的代價,也是David的悲劇,最後David窮盡所有,他宿命般的失敗也更加具有悲劇氣質,月亮近在咫尺,David卻永遠無法企及。

一種深層的無力以及西西弗斯神話的無力,現代人自我的無力。其實這也是賽博朋克這一流行文化想要表達的核心内核,一種存在主義和虛無主義的悲劇,我們可以發現很多流行文化作品都在探讨這一主題,例如《炎拳》,這一部我非常喜歡的漫畫。我想借阿格尼來分析David人物塑造的缺點也正合适不過,這兩位角色都不是傳統的局外人形象,他們深陷于泥潭中。阿格尼和David都是不為自己而活的人,Lucy無數次強調過David過于在意他人,而阿格尼活下去的動力正是所有人對他的一聲聲“活下去,阿格尼。”阿格尼是被推動的角色,他沒有作出任何選擇,他連力量的獲得都不是自己所希望的,他有着看似最強大的力量,但是他連選擇的勇氣都沒有,這也導緻了阿格尼戰力極強的情況下,我們卻永遠覺得他是弱小的,無力的。但是反觀David,他的弱小似乎真的隻是戰力上的弱小,在自以為拿了軍用級改造後卻發現自己也并不強大,從而産生的無力。似乎是因為套用了強盜片類型模闆的緣故,這種無力感的深層沒有體現,過于表面化。并且與阿格尼不同的是,阿格尼與他人之間的羁絆都是痛苦的、自我懷疑的,但是David有朋友、有愛人,有更深的朋友羁絆,在他不斷往edge靠近時,Lucy也依舊在他身旁将他往回拉,導緻David不斷逼近edge的動機不再那麼具有力度,而是有些類似于少年心性,外在逼迫并沒有足夠力度時便會産生這個結果,導緻了這過于貼合類型片模闆,沒有那麼大的驚喜,當然悲劇感還是足夠的。但是反觀阿格尼,他逐漸麻木的過程,突破edge的過程是強有力的,肉體不斷被燃燒的痛苦産生對于感官的麻木,自己所作之事皆為錯誤時精神的麻木,以及喪失動力後心髒跳動的麻木。阿格尼是痛苦的化身,他甚至無法給自己的生死作選擇。

再從音樂角度分析一下《邊緣行者》,《this fffire》實在和這個故事太合拍了,從歌詞立意到音樂風格以及編曲。先聊聊歌詞,在這首歌裡最重要的兩個詞,fire和control,全曲在講的都是一個人體内失控的火焰在燃燒城市時先燃盡了自己,雖然夜之城霓虹泛濫,但本質是黑暗不見光明的,隻有火焰燃燒的夜之城才會光亮無比,主角在照亮這座城市前必将先将自己燃盡。而整個故事都在描繪的David從blade走向edge的過程便是在control和out of control中不斷糾纏拉扯,但是不論失控或否,我都要燃燒這座城市,這便是賽博朋克曆代主角的信念,也是悲劇的起源。再聊編曲,《this fffire》編曲精彩在層次感,而這份層次感和故事發展主線高度貼合,我們聽到開頭節奏雖然并不慢,但是簡單的鼓點所帶來的是悠閑的散步感,和David起初混小子的态度極為貼合,而随着鼓點的加快,其他樂器的加入,這首歌曲逐漸加快至聽衆無法把控的範圍,這就像David在母親死後做出的一系列行為,加入賽博朋克、目睹同伴的逝去,每一件事似乎都不是David可以真正掌控之事。而逐漸走向edge的過程,是不可挽回的,就如同音樂節奏,越發難以把控,更多樂器的加入也正像逐漸膨脹的義體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