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八九十年代影視通病,講故事像寫日記,感覺是試驗性作品。老片真是好的特别好,不好的因為過時和低畫質根本沒法看。
這故事和《情書的真情》一樣,都是選擇題材或開場情節吸引人,但中間情節就平淡到莫名其妙的程度,觀衆看完開頭以為問題多嚴重呢,結果突然正方義正辭嚴說幾句不放棄的話,對方就認輸了,問題就解決了,讓觀衆不禁要問“你們到底忙什麼,瞎擔心什麼呢?你這男主也沒幹什麼啊,我上我也行”。
具體到這部劇,簡單來的說就是商檢人員發現外國公司将進口設備以舊代新,但工廠廠長覺得在自己任期内能用能生産就行,而且确實是二手的便宜價格,所以想直接安裝不扯皮了,于是男主就要頂着工廠負責人包括自己女朋友的壓力向外國公司合理索賠。
男主幹的活都是商檢局正常工作,檢出問題就“報告上面來進一步檢驗”,最後弄清楚應該賠150萬美元,低于這個數絕不答應。可是,這些活都是按部就班的,他也沒對使壞的外國公司有任何施壓,更沒有和廠長鬥智鬥勇。最後一次談判他提出要150萬以後外國公司就不再講價而莫名其妙地答應了。那麼問題來了,這樣一次普普通通的工作有什麼拍成電視劇的必要呢?解決問題靠進度條?而外國公司通過局長“流落在外20年沒見的初戀”來壓低賠償的計劃非常天真,不說電視劇,就是現實中能當上局長(且已婚已育)的人也分得清工作重要還是女人重要。
這劇比《情書》強在有兩個女配的支線故事很有時代特色,外國公司還有個華裔。但圍繞兩個女角色的故事淺嘗辄止,人物塑造也不讨喜。男主女友是負責進口的,出趟國後崇洋媚外就想通過外國專家出國。到這算設定,這樣的人也不少,所以我不評價,但她一個翻譯能走的路不就是和白男結婚拿身份?被男主說破還嘴硬,後來華裔主動提出和她假結婚,她猶豫一下直接答應。電視劇最後以她和外國專家上飛機結束。
這樣又有幾個問題,第一華裔的目的真的單純嗎,願意白給人家身份還放人自由,天上這麼容易掉餡餅嗎?他在第一集說出局長信息,又裝作不認識,但是這伏筆到最後也沒回收。而他的身世明明可以講講,比如他是第幾代華裔?祖上因為什麼出去的?劇中卻一句不提。
第二女主吳萍開頭人設都那樣了,結局要麼及時醒悟認識到當前形勢,要麼出國之後給個鏡頭,無論她過得是好是壞都能表達一個主題,但劇情到飛機起飛後就結束了,真是莫名其妙。
另外局長初戀當年出國找父親被繼母趕出家門,隻能幹清潔工,算是寫得比較好的情節,但她知道男主有家庭之後還往上湊。站在她的角度上情有可原,但也就那樣,不作評價。最後心髒病發住院,也就留在了國内。
總而言之,這劇感覺男主和局長一邊工作一邊解決情感的煩惱,最後到時間了老外就拍屁股走人;問題的解決,并不靠男主的聰明才智或勇于發言的魄力,而是依賴政府的職能和中國國力。男主實在配不上結尾的英雄式慢鏡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