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與家庭中,女性常常處于被動的位置。她們無奈地接受着結婚後便要生育的既定命運,在xing方面,也總是被動地順從丈夫的xing緻。部分女性選擇默默忍讓,坦然接納這一切,認定這便是自己命中注定的歸宿,将自身的幸福被動地寄托于他人,仿佛隻要依從丈夫的意願,盡到生育的責任,遵循婆家的規矩,便是覓得了屬于自己的幸福。然而,這種建立在他人基礎上的被動幸福,似乎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女人的一生會充滿跌宕起伏。

作品深刻闡述了一個對中國人來說很難以啟齒的話題,那便是“xing與愛”對婚姻的影響,無xing之婚姻,如無水之浮萍,可卻同樣有女人,甘願長久地忍受,故事劇情有這樣一段:女主因丈夫在二人生活上的“無能”,但又受婆婆逼迫,要生孩子來繼承家業,無奈聽從丈夫與家中仆從暗通款曲,但随着時間推移,她竟漸漸沉溺于與仆從相處時的别樣情感之中,這前後态度的巨大轉變,如一把利刃,毫不留情地撕開了無性婚姻那看似體面的僞裝,揭示出一個殘酷而直白的真相:無性婚姻本就隻是虛幻的泡影,即便在現實中偶有存在,也注定難以長久維系。

電影讓我想起英國作家勞倫斯在《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中的一段話“不過,女人盡可以在保留内在自我自由的基礎上屈從于男人,這一點并沒有被詩人和說教者們充分注意。女人可以接受一個男人,同時也不放棄自我。當然,她也可以在接受一個男人的同時卻并不受這個男人的支配。相反,她可以利用xing這東西來支配這個男人。在歡愛過程中,她隻須克制自己,聽任他盡情到終了而自己并不進入高潮。然後她可以延長歡愛達到高潮,把他僅僅當成一個工具。”或許我覺得這也是該片想要表達的初衷,但中國女人真的很少有能做到的,那就是隻把男人當做一種工具,而并不是全部,xing的主動權在中國女人眼中看來似乎隻在男人手上,而不在自己手上。

影片從煙雨江南的秀麗場景開幕,寂寥中帶着落魄,就仿佛曾經一段華麗的故事已然落幕,隻留下斷壁殘垣,女主是位老太太,一個人孤住大宅,一個出了五服的侄媳婦負責照顧她的日常起居,有個古董商人經常過來問候她,但其實是看上了老太太獨守的那塊巨大硯床,老太太說自己不會賣,想帶着這塊硯床一同走向生命的終點。

...

回顧往日,老太太是一位落魄家豪門的小姐,偶遇自己的丈夫,某家的大少爺,嫁入豪門,女主常躺在家裡的大硯床上,說那時候自己體熱,而這床正好冰涼,她常倚在床邊,聽丈夫講故事,女主的丈夫“無能”,晚上雖有纏綿,卻隻是雷聲大雨點小,懷不了孕,生不了孩子,繼承不了家業,婆婆自然不樂意,家中也不止女主丈夫一個孩子,如果女主與丈夫生不出來,那家業就要旁落,無奈之下,丈夫鼓動女人和仆從發生關系,女主從一開始隻是聽從到後來喜歡上這種感覺,可是即便,這樣自己也沒懷上。

故事轉到現在,古董商人又來看女主,給女主送了輪椅,老太太自然接受這個禮物,但是也不願意輕易将硯床賣出,侄媳婦趁着上街去問了硯床的價格,發現這玩意值十幾萬,比古董商出的價格要高的多,古董商推着坐上輪椅的老太太去轉轉,老太太表示自己守着這張床,也隻是守着昔日的感情。

中元節老太太給已故的人燒紙,所燒對象,卻并非丈夫,某天老太太自己推着輪椅出去遛彎,卻因操作不慎翻車,身負重傷,侄媳婦趁機把床賣了,幾個壯漢來擡床的時候,卻在床下發現了一具屍骨,這是當年和女主相愛的仆從的屍體,原來當年丈夫要把仆人趕回鄉下的時候,女主和仆人來了最後一次,被丈夫撞見,丈夫将仆人殺害,放在床下,女主守着這張床這麼多年,其實是守着那個自己真正愛過、卻沒有名分的男人。

一個女人不敢表達自己的愛,随着命運的浪潮、起起伏伏,将就着、順從着過完了自己的一生,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悲哀,這不僅僅是女主,更是很多很多,不敢追求自己幸福的、中國女人的悲哀。

完。

X.K
2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