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看完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觀影時思緒萬千,提筆時卻抓不住一根絲線。如果說寓意豐富内涵深遠,可視角是孩童的簡單邏輯,如果說隻是一部人生流水賬,但卻又能感覺到導演在背後奮力傳達的無聲意象。這種矛盾感不僅是老年人想說但又怕影響不好的糾結,也是代表了一代日本人思想根源上的矛盾。

電影反映了兒童視角看到的戰時社會,也用一些明顯表征意向代表了相應的事務。比較明顯的,比如黑石與黑船事件的相似,虎皮鹦鹉與軍國主義的關系,鹈鹕象征被裹挾進侵略戰争的日軍軍人,老婆婆像是傳統文化的化身,而夏子媽媽肚裡的孩子是未來和希望,至于成年男人,呵,男人已經沒救了。

以我個人視角串聯起來,象征個人和日本的真人,因為好奇去追溯至黑船事件以來的曆史,了解到家族或者國家在維新後的變革,變革是太舅公這一代人帶來的,但變革也造成正面和負面的影響,這可能與太舅公的初心本意并不相同,但是太舅公無力改變也沒有改變的積極性,隻能勉強維持住世界脆弱的平衡,把建設新世界的積木留給下一代,但是真人認為自己本身就帶着舊世界的惡意,無法塑造沒有惡意的新時代,又把希望寄托在完全新生而沒有被虎皮鹦鹉接産的下一代上,未來就在新媽媽和新生兒的身上。

從我來看,這是一位老年人在追溯自己的曆史,然後問兒孫輩們想要什麼樣的世界,但怕爹味太重所以隐晦地勸誡反思。這種想說又拼命壓住不說的矛盾感,與複雜難解的現實相輔相成,現實越是複雜難解,曆史根源往往越是難以厘清,就更需要條分縷析地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分出對錯,所以這部電影沒有再拘泥于反戰或是反戰敗,先要找到為什麼發生戰争,戰争裡是誰在犯錯,誰改正了錯誤,誰堅持了對的方向,這才有可能走出完全新生的未來,如果還在對錯都模糊的基礎上争論,隻會不斷制造新的混亂。

宮崎駿這一代日本人是飽受戰争影響的,既有享受戰争福利的時候,也有吃了戰争苦頭的經曆,其思想内容本身就是複雜的,他們追溯自己或本國的曆史,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對自我的否定批判,而自我批評往往是最痛苦的,所以用兒童視角動畫電影這種溫和的形式是可以理解也值得同情的。

老爺子把希望寄托于未來的孩子,算是他對下一代的默默溫情,但我觀影後腦海中對比響起來的聲音是:“我們一輩人吃三輩人的苦,也要給子孫後代留個好的生活環境”,或者“這一仗我們不打,我們的孩子還是要打”,或者“讓子孫後代享受前人披荊斬棘的幸福吧,或者“戈壁灘上那麼 嗬咳 創新業那麼 嗬咳”的打夯歌,最想說的還是“no!去尼瑪的!”設身處地的狂想一下,如果是咱們的老一輩出現在電影結尾的畫面裡,搞不好先要掐死虎皮鹦鹉,把鹈鹕關進籠子裡改造,教歐巴桑們認字學習,給老爸們做思想工作講曆史,最後還得組團去砸爛那個狗屁黑石。

各家有各家的曆史根源,也有自己的困難,跨服務器聊天解決不了别家的問題,狂想也隻是自我陶醉爽一把,現實的問題還得是實踐中慢慢解決。《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我理解是一部日本左翼的挽歌,他們曾經努力過,但沒有留下多少基礎,甚至也沒有什麼後人了,但路還是要走的,生活也得過,至于好賴老同志們就管不得了了。現實世界越來越複雜,至于現實中的年輕人,無論哪一家的,有的能繼承火之意志,有的直接投入混沌四神懷抱,還有不少用左傾激進主義包裝自己的妄想後躲在右傾投降主義的溫床裡顧影自憐陰陽怪氣,開玩笑地講,四齋蒸鵝心。越複雜的現實越需要腳踏實地地先幹起來,不如,就從先做好一顆社會主義螺絲釘開始吧。括弧笑括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