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中說蕭定權是一個重道輕術的儲君,道的秩序是他一心維護的秩序。

表哥對他們的現實處境強烈不滿,并有能力助他一舉登頂大位,成為這天下之主。

表哥的方式不符合他心中的道,君為輕民為重,豈忍生靈塗炭?一将功成萬骨枯,又于心何忍?

父親的世界,其實也是一個他不認同的世界。據說父君是一個重術輕道的人,慣于玩弄權術。

父君想建立一個怎樣的世界呢?

現狀是:有兄弟倪牆,争儲激烈;有中書令朝堂一家獨大,皇權的存在感都屢次三番被挑戰、被擠壓了;軍事領域,太子黨羽強勢控局,大有皇帝位予取予奪全憑咱願意之勢。

鑒于此,皇帝有集中皇權的訴求。想有一個自己算了算的朝野局面。

儲君的選擇客觀上促成了父君完成了他的夙願。

末尾,面對成全父親的全局(是不是蕭定權心目中的全局呢)而自身殒命的太子,皇帝表現了摯熱的父子情深,對太子的身後名位、尊榮給予了高度的認可和保全,對太子的後代自己的孫子舐犢情深,悉心培養教育,傾注了深情的期許:将來把一個海晏河清的天下傳承給你的兒子。

梳理這一對父子恩恩怨怨的君臣親子生涯,數一數他們的矛盾紛争,也憑吊一下他們的傷口和治愈吧。

父君集君權振朝綱的願景,蕭定權應該是認同的。他認同父親對全局、大局的理解。朝野局面應該是什麼樣的,他們心目中的畫面是一緻的。

如果是這樣,父親的全局也就是他的全局了,隻是局的主人不同了。

父君的局和術。父親駕馭局面的術,比如朝中各方勢力的消減,打壓和提拔,保持勢力均衡,好制造衆星拱月的局面。這是父君心中最大的局。

知識、技能、才華是工具,人性人心是工具,制度法令是工具;為了自己心目中的局,服務于局的需要,除了工具箱十八班武器,甚至許多位階很高的原則都可以權衡、交易、買賣。。。

如果說父君還秉持着實質正義的原則,他至少也是不看重程序正義的。隻要發心是好的,用什麼手段、方法不重要。

而蕭定權常常說:有所為有所不為。他遵從了實質正義,也遵循了程序正義。誓做一個循規蹈矩的正人君子。

蕭定權沒有從父君手裡奪取皇位。如果一戰定乾坤,不負多年來苦鬥苦熬,多少的性命、熱血、眼淚和傷痕累累的付出犧牲,一朝都有了結果。也算是值了。而且,如果是那樣,他也就有了一個自己說了算的天下。一朝權在手,也把令來行。千裡江山任由描畫,豈不是好?

而他自動放棄了,在勝算優勢顯著、大位如探囊取物的時刻,他不選擇造反,他給的理由是:累累白骨、生靈塗炭是自己的最重要。皇位是一個個人的事,大不過萬千百姓。

蕭定權把多嬌的山河故人都交給了他的父君。

追随誰不重要,追随一面什麼旗幟才最重要吧。蕭睿鑒也好,蕭定權也罷,終局,蕭定權改旗易幟盡數回歸統一在蕭睿鑒的旗幟之下,同時,蕭定權以自己的性命為盾牌,為自己的追随者庇護了一個歲月靜好的收梢,算作對忠肝義膽、舍生忘死一路追随自己的仁人志士有了一個交代吧。

不負如來不負卿,難了。蕭定權做到了。他被定義為一個小怯而大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