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抓娃娃了,有種《楚門的世界》的感覺。

隻不過那個營造的虛拟世界,因為它是個喜劇✌︎,所以抓娃娃表現的就不那麼的真實,把僞造的世界變成了包袱,抖活逗笑。

一個是資本世界把人作為商品,一個嵌套的則是中國傳統下的一種教育方式。

但網絡上讨論的最多的是,馬繼業這個主角作為一個足夠考上清華北大的天才學生,這麼多年來盡管是在一種虛假的環境教育下,但他最後選擇了沖破,跑向了自由,最後他為了尋求夢想去考了體校。一個隻是因為孩時的天賦,未嘗的夢想而是放棄了我們現如今所看到的更為穩定和光明的未來。

網絡上的人稱之為中式教育的閉環。哪怕是我們這些局外的人在這種回環之下,依然繼續着學習改變命運,世俗的成功給人幸福的話語。

但是為什麼楚門不會給我們這樣的感情。在最後的對峙中,他放棄了真人秀主角穩定的生活,仿佛奔向了自由,其實在那個龐大的資本社會,他隻是降級成了更為低等的商品。他的未來也會充滿更多的磨折。

這是因為兩部電影所強調的主題不同。

雖然看起來都是一個在欺騙和束縛走向自由的故事。但抓娃娃更多的都是強調欺騙,他的所有包袱都在這個欺騙上。

再加上主角作為一個高考學生,他最終的選擇是沒有經受真正苦難,而憑借着夢想去奔跑。他的這一種戰勝和突破,在現實兩個字的面前顯得是那麼的渺小。而電影就止步于此,在現實兩個字的面前豎起了白旗。這是在一種升華的過程中和現實起到了強烈的反沖。

楚門更多強調的是一種人的突破,他在尋求自由的道路上付出了更多,已經是一個成年人了,成家立業。在他的面前是一個非常穩定的生活,更加真實的世界。馬繼業所生活的世界,因為本身喜劇的原因,在設定上他本身也對這個世界早早起了疑心。他隻是一個集團老總的爸爸在給他設置一個小圈子而已,把它圈在一種苦難教育的格局下,這種少年的叛逆和自由追求很輕易的就會推動他做出選擇。

而楚門更多強調的是他的突破,而非是這個世界的欺騙那種虛妄。楚門作為一個真人秀的主角,從來沒有任何的隐私,甚至最後他要被迫的公開自己的性生活,隻是他無從知道。

當他發現生活是虛妄的時候,作為一個商品在資本世界的漩渦裡,他能明白那種苦難。也真正的跟苦難具象化的一切未知力量戰鬥,他先是戳破了世界的虛妄,放棄了平穩的生活,我已經感受到那種世界在摁着他的頭,無邊的力把他死死摁在地上,但他依舊突破着現實和心理的雙重禁锢。戰勝了水的恐懼,戰勝了狂風暴雨,而擁抱了真正的自由。最後他還要面臨糖衣炮彈的誘惑,能夠保留他在談判桌的最後一絲價值。是真正在跟這些苦難和現實做着鬥争。

而并非是一種書生意氣,少年縱馬。

馬繼業天生站在的就是世界的高端,他可以去追求夢想,當然。他的最終定位也并非是一個符合大衆的東西。像楚門一直扮演的是一個正常的學生,過着正常的生活,最後變成了一個到處推銷的保險員。

因為《楚門的世界》更現實,更對人有誘惑力。同時現實的懲罰又是那麼的強大,他的力量又是那麼的無邊。他真正反映了現實的那種無奈,但楚門長出了翅膀,哪怕隻是自己内心。他并不是馬繼業那種風筝,隻是一種童年的快樂。

但是作為一部喜劇電影能夠把一種中式教育的那種情感捆綁,苦難教育拍出來也是不錯的。隻能說他跟《楚門的世界》這種真正銘刻現實的電影有着很大的區别。

世俗的成功才能給人帶以現實的自由,脫離這種現實的自由,去奔赴一種心靈的無邊,這才是真正偉大的東西,值得追求的東西,當楚門對苦難全程接受的那一刻,他才真正自由了。

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那種重大抉擇,絕對不是奔赴童真童趣的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