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想法的故事。故事似乎在表達父母一廂情願的愛并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孩子作為獨立個體,其成長不應該是父母未竟夢想的替代品,溺愛的結局(劇中也是某種意義上的溺愛)往往會适得其反。如果我還在青春期,或許更多站在這個角度得出結論。但人生有了更多經曆後,便不自覺得站在劇中父母的角度考慮問題了。
男主馬成鋼是一個富豪,一個白手起家進入上層社會的企業家,有實力、有條件為孩子編織一個普通人隻能想卻無法複制的夢。馬成鋼的所作所為其實與普通中國父母并無二緻,他以自身實力出發放大了中國父母的普遍行為,難能可貴的是,作為富豪的他一直在言傳身教的為孩子建立一整套正向的人生價值體系,這也是馬繼業即便知道人生真相依然沒有被玩兒壞的主要原因。
《小偷家族》裡說過,生下孩子就自然成為父母了嗎?看多了現實中富二代和他們父母的所作所為以後,我對馬成鋼依然希望自己的孩子通過從小培養走普通高考的路,而非直接繼承的方式接棒自己的事業感到很是難得。或許有人會引用劇中的台詞,說男主既然教育自己的孩子要“人無信則不立”,自己卻給孩子制造“楚門的世界”,這不正是最大的不信任嗎?持此想法的人我想未免太天真了。比爾蓋茨的書裡說自己的第一桶金的時候,不會告訴你他母親是IBM首席執行官的好朋友,是他母親給兒子促成了第一單大生意。巴菲特的書隻會告訴你他8歲就知道去參觀紐交所,但不會告訴你是他國會議員的父親帶他去的,由高盛董事接待的。教科書上隻解釋了“以德報怨”的意思,卻不附上孔子的原話——“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以德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正如劇中所演繹的那樣,我們所看到的、聽到的,或許都隻是别人想讓你知道的。而那些真正應該知道的,有的人比如劇中的馬繼業,通過自己從小被培養起來的思考力和學識很快就能發現——單憑這一點他就應該感激自己的父母了;有的人則可能進入墳墓都沒有想明白,甚至根本沒有想過。馬繼業是幸運的,我料定他未來一定會在某個領域取得成功,并大概率最終繼承家業。他可能還會寫一本回憶錄,告訴你如何成功的豐富經曆。但如果他依舊對小時候的往事耿耿于懷,而刻意抹去了父母為其打下基礎的人生片段,沒有上帝視角的回憶錄讀者們,被其勵志的故事吸引并争相效仿後,又如何走出楚門的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