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瑪·菲爾考特是一個無人理睬的中年家庭主婦。

她無比羨慕那些有着精緻妝容和華麗裙裝的美麗女人,并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站在鎂光燈下接受衆人投來驚豔的目光。

麗塔·卡斯蒂略則集美麗、财富和關注于一身,看似風光無限卻充滿孤獨。

迪·菲爾考特是個不受男孩青睐的胖女孩,但她的智慧和清醒卻讓她閃閃發光。

劇中三個主要女性都對美有一種執念,但美麗對于她們的含義卻各不相同。

...
阿爾瑪·菲爾考特

對于阿爾瑪來說,她從頭至尾追求的都是别人對她的關注和重視,是對她個人存在的認可。美麗的外殼是她得到關注的工具。

諷刺的是,她的丈夫卻有着衆多朋友,受到别人重視、尊敬和愛戴。

在追求變美的過程中,命運的推動和阿爾瑪自己的選擇使她逐漸變得背離家庭和本心,變得大膽陰險起來。

她的美包裹着自我意識的覺醒,失去理智的瘋狂和吸食他人鮮血的不擇手段。

...
麗塔·卡斯蒂略

對于早就深谙如何不擇手段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的麗塔來說,美麗是她征服有錢男人,迎戰社會的武器。

她的美強勢又易碎,豔麗又悲哀。

而迪,這個活得無比清醒的女孩用她獨特的人格魅力圈粉無數。她有着對生活敏銳的洞察,善良和正義。但有趣和智慧換不來男孩的善待,于是她和麗塔的小三男在一起,隻為在兩周裡有一個小時能獲得他的美貌。

...
迪·菲爾考特

當小三男說可能和她在一起時,她說:“别做出你永遠不會遵守的承諾。”

她清楚他們隻是各取所需,互不幹擾。

她鼓勵自己的母親阿爾瑪追求自我:“從我出生到現在,你一直在擔心别人的看法,關心她們的需要,而忽視了自己的需要。也許是時候該自私一次了,你這輩子總該有一次,是怎麼開心怎麼來的。”

那麼迪和帥氣的小三男在一起,她膚淺嗎?

我看到的卻是在這個社會喜歡美麗的規則下,一個女孩的無奈清醒。她也想等到那個發現自己光芒的人,但她始終等不到。

所幸,她的真命天子還是發現了她。那個曾經去戰場報效國家的偵探,因為失去了半隻腿被女朋友抛棄的優秀男人。

...

當偵探怕迪恐懼他身上醜陋的疤痕時,迪卻溫柔地吻了上去。

這一對也是本劇唯一收獲了幸福結局的情侶。英雄配佳人,盡管他們不是大衆眼中的俊男靓女。

迪是真正懂得美的内涵的人,她的美蘊含在她的智慧和氣質裡,無形中也為她帶來了幸福。

阿爾瑪和麗塔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卻走向了一樣毀滅的結局。

她們兩,一個是極端的個人,一個是極端的家庭,她們身上都有着對方羨慕的點,同時又有着自己的悲哀。

兩個女人的命運就這樣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像一塊硬币的兩面。倒不是對立,而是互補。

阿爾瑪曾直白表達過她對麗塔的仰慕:

“你根本不知道,就算隻有一次讓我在鏡中看到自己這樣的美貌,我會願意付出多大的代價。”

而旁白也曾表達過麗塔對阿爾瑪的看法:

“麗塔看到阿爾瑪和她老公親吻時,她有種奇怪的感覺,她實際上羨慕阿爾瑪,她婚姻幸福,住在擁擠的小屋,過着簡單平凡的人生。有那麼一刻,她在想阿爾瑪能否教會她,如何獲得真正的幸福。”

她們兩的相遇,如果不是互相學習對方的好,就必然走向另一種魚死網破的結局。

随着阿爾瑪的黑化,本來可以互補的兩人變成了同一個悲哀命運的曾經和現在。阿爾瑪是麗塔的曾經,麗塔是阿爾瑪的現在。

過去的麗塔也隻是灰溜溜的麻雀,被前夫家暴,不太光彩的工作和漂泊不定的生活。直到她用美麗武裝了自己,征服了現在年邁又固執的丈夫才獲得了财富和地位。

...

在劇的開頭和結尾有一個很有趣的呼應,阿爾瑪一襲豔麗紅裙白色披肩光彩照人,正是麗塔初次登場意氣風發時那套打扮。

而當時在窗外看着裡面華麗景象的人已經不是一身灰衣的阿爾瑪了,是經曆了牢獄之災落魄的麗塔。

兩人身份的對調讓人不禁感慨命運的無常,同時又對她們的悲哀心生憐憫。

美國家庭多數都有院子,院子裡種着鮮花。

這不僅是家庭主婦的消遣,也是家庭品味的象征。

花作為劇中重要意象,貫穿了整部劇。

從劇情推動上說,隔壁鄰居尤斯特太太意外死亡,後被阿爾瑪夫妻兩埋屍院子,這是阿爾瑪黑化的起始點。

阿爾瑪所有的生活重心都在種花上,因此麗塔毀了她的花園成為她完全黑化的重要推動點。

從人物塑造來說,阿爾瑪種花風格的轉變也反映着她内心的轉變。

...

劇的開頭,阿爾瑪種着寓意天真純潔的雛菊,整個花園的風格也是清新淡雅的。而鄰居則認為這是胸無大志的人才種的。

在埋葬鄰居後,阿爾瑪的家裡出現了一抹刺眼的紅色,一個紅色的花瓶裡裝着紅色的玫瑰。

而後亮麗的顔色和玫瑰逐漸增多,阿爾瑪完全黑化後,她的院子已然成了玫瑰的天下。

...

紅裙紅唇紅玫瑰,那和鮮血一般殷紅的玫瑰正是劇名緻命女人的最好象征。玫瑰雖豔而耀眼,卻長着能紮傷人的刺,像劇裡的兩個女人,美麗又緻命。

倘若世界多給雛菊一點關注,雛菊不至于吸食鮮血變成玫瑰;倘若雛菊在綻放自我時保持本心,也不至于被鮮血玷污。

而美麗就是美麗本身,它不是工具或武器,也不受世俗評價标準限制。

它就在那,自然盛開。

首發:公衆号晨安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