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觀劇長評獻給蘇暮雨

四集《暗河傳》看下來,蘇暮雨在我心中的形象是這樣的:他武功卓絕,強大而心有鋒芒,心底卻存着不滅的善念;他珍視身邊的“家人”,少言,整個人透着幾分“活人微死”的秩序感,近乎機械。在這沉郁的外表之下,藏着善意;可能還有一些籌謀?他不愛殺人,卻不得不執劍——這種矛盾感要結合他的來路分析。

他曾是無劍城那位沐浴在陽光下的少城主。父親傳授給他的是俠者的仁義禮智信,是守護城民的責任,是江湖正道的光明磊落。可一夕之間,城池覆滅,親人盡殁,他從雲端墜入無間地獄。背負血海深仇的他,不得不在名為“暗河”的殺手世界裡掙紮求生。

在這裡,他每日被迫執劍,于生死邊緣徘徊。而比肉體掙紮更痛苦的,是價值觀的徹底颠覆。昔日所學的“仁”,與今日所行的“殺”,在他内心激烈沖撞。那份沉郁、少言,乃至近乎刻闆的秩序感,也許正是他在混亂中維系自我的最後方式。開局那句“執劍,是為了什麼?”不像是冷靜的自問,更像無盡黑暗中一聲痛苦的呢喃。

他立下“三不殺”的原則,救昌河,放過童子,放過醜牛,這是他對自己的交代,也是對這片黑暗最後的反抗。他比誰都懂得失去的滋味,才會在暗河中固執地想要護住更多活着的人。我忍不住想,他此刻救人的堅守、護住同伴的執念,是否也源于當年那個弱小的自己,沒能救下父親與城民的悔恨?他救昌河時說,“有家人的等待便是家”,昌離在等昌河歸來,那一幕讓我淚目,但對那時的暮雨來說,早已沒有家人會等他回家了。

他既打破規則,又強調秩序。我認為他一切行動的核心出發點始終是:讓該活的人活下去,讓更多的人活下去。這或許正是他被稱作“暗河明月”的原因。他無法驅散所有黑暗,但他是一輪明月,以自身微弱而堅定的光,為同樣身處黑暗的人,照亮一條可能的路。

當然,他終究是頂尖的殺手,内有鋒芒。當善意被辜負,原則被踐踏,他的劍,也會為該殺之人而出。“家人”不想活的話,也可以成為“死人”了。

最後必須說,龔俊演得實在太好了!從飄逸利落的武打動作,到充滿故事感的眼神,再到極具代入感的原聲台詞,他真正讓蘇暮雨這個複雜的人物從書中走進了現實。那份隐忍沉郁與鋒芒并存的氣質,被他刻畫得入木三分。

最後,還是忍不住要喊一句,《暗河傳》真的太好看了!劇情緊湊,打戲特效驚豔流暢,人物立體,能不能加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