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不拉看完全剧后才来评论。可以说是今年最好的谍战剧之一,也是近年来剧情最有特色的谍战剧之一。

也借用豆友“杨紫”的话,“真是一部优缺点都很鲜明的剧”。

如果对标谍战剧巅峰作品,如“潜伏”等 ,这片中的史实问题和细节小bug实在太多(如南京1937年12月中旬就已被日军攻占,民国政府内迁西南,南京大屠杀,复兴社也改名军统,可剧情都发展到1938年4月之后了,还一口一个南京方面,复兴社,还从南京带盐水鸭回上海!)……还有如剧情是上海8月夏天(杜公馆通行证上、女四墓碑上),人物的服装穿着却不符合季节;墓碑上人名的拼音方式,信件中出现的简体字,度量衡问题(当时的1斤可是16两)……作为史实控和细节控,简直是不能忍。

最要命的,是裴如海“归来”,这么关键的剧情,完全可以好好着力描写让人信服的。如果拍成车子滚下山坡起火爆炸又坠入江中,大部痕迹消失,就合理许多;或至少也得借剧中人之口,多谈几句现场勘测车子残骸内部看到的情况(如人体残骸很碎等),唐贤平对刹车片的痕迹都这么在意,几个大活人炸死在车中,具体是怎样的就这么轻描淡写就过了?!就让裴又活了?难怪吐槽一片。

但,作为故事型谍战片,此片又确实有独到之处。

编剧。剧情发展不走常规套路,大小反转不断,有些烧脑。特别是剧情刚过半,就出现历来国产谍战剧中从未有过的极大反转,当时真是瞠目,“这剧还怎么往下演”。细节究竟如何发展,好几位角色究竟什么真实身份如何演绎等,后续真不太好猜,会吸引人一集接一集往下追。编剧写人物对白的功力真是一绝,尤其是男一,送礼送画捞人、欲推还就督察长那几段,真是口才忽悠天花板(还大部分是真话!),精彩至极。

人物塑造。曾看到过一段文字:”判断一个剧好不好,其实有一个很浅显的标准。看完剧后,你还能记得这剧里多少角色,不仅仅是名字,而是连他们的性格特点都清楚……“ -----对这剧来说,几个主要反派个个出彩,形象饱满鲜明,全员智商在线,有的还颇有责任感有担当有勇气。其他剧中人物,只要出现过,有名有姓有有台词的,几乎都有剧情的进一步发展,而不是打酱油过场。

但感觉编剧过于追求情节上的发展曲折,对剧中一些人物的塑造描写刻画还是欠缺,比如说女二女三,以至于很多人在前半部分看到她们就快进甚至弃剧。对唐贤平和陈烈的人物构造,也是想“不走寻常路“,导致他们的心理、性格、行为发展,总有些说不通。

表现节奏。可说是“紧拉慢打”,各剧情间的进展节奏常常比较快,观看时稍一分神不注意就可能疏漏,觉得情节有不对;但具体情节演绎发展描述时又比较细腻,节奏较慢,所以有些人会感到拖沓。

剧情逻辑。剧情的发展走向,上述的“紧拉慢打”,加上分集的节奏控制,常常出现一些当时看起来是剧情漏洞bug、逻辑不通之处,但基本上都在后续各集中圆了回来,形成自洽:若性急、没有耐心往下看,会立马就指责逻辑崩坏。

总之,编剧方面的上述特点,即使能大概估计到故事后续和结局,但发展细节和当事人命运究竟如何,只好抱着“倒要看看你怎么往下写”的心态,追着看。个人最后是不开倍速,不再一觉得是bug或逻辑不通就烦就摇头就cut,沉下心来观剧,”就看你怎么圆“。

导演。可以看出导演有自己的一些艺术想法和构思,在几乎已被写足拍透的谍战剧片种上还是表现出一些新意。但感觉对此片没有完全掌控好,细节有些粗糙,没能精雕细琢。于是,剧中一方面表现出了狙击步枪射击后坐力大撞肩抖动这样的真实细节,令人赞叹;另一方面却又有30年代初的普通型勃朗宁手枪居然能连续打出9发以上的荒唐,为之气结。尤其是看到报道,本片编剧是少见的全程进组现场跟剧的,前述史实中的错误现场改台词就行,道具上的错误也都是常识性的,完全不应该:看来这位导演不是处女座。

演员表演。男角几乎全线实力派,尤其几位反派,眼神戏表情戏极为精彩。同样是谍战剧,演技不敢说能对打影视帝一把、老戏骨成群的 “北平无战事”,但可以比肩甚至略超过公认男角群戏也非常出色的“黎明之前 ”。

女四表演也很出色,女一及格吧。女二女三演技就差强人意,剧中人设也不讨喜,后面剧情中略好一些。

男一张鲁一,仍是“剧抛脸”,表演水准在线。演技比起他以往作品,没有特别大的突破,但表演痕迹更淡,有些新特点。这和他剧中人设有关,多重身份,游走于各方人物之间,表现出了不同的表情、眼神、仪态、肢体动作、说话特点,甚至口音都略有差别。受刑戏表现很是逼真。很多近距离面对面关键戏份,连眼神戏微表情都不能如其他男角那样表现,只能选择更收敛的演法,有时眼珠眼肌全然不动,单从眼神就能感受到内心的种种波澜,或仅凭脸部肌肉极微小的变化使整个面部表情逆转。但几场关键二人戏,如在码头与唐贤平对峙跳江前,失联后重新看到领导老吴时,感觉表演若能再略放一点点的话,表现力会更好。

剧中一些小道具(金币、药方等)的应用,构思颇有特色,多次出现前后呼应串联起关键剧情的发展。

本剧一听到对话就知道是拍摄现场原声收录。实际上,现在拍剧能否做到现场收声,不仅能体现参演者“声台形表”基本功中的台词功底,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判断出这部剧的制作理念和艺术水准。

本片摄影、运镜、用光、剪辑、美术美学基调等,也都有特点;服道化明显是用心的;音乐这块,风格不统一,从古典到西部,有的甚至有点”阴森“感,感觉不适。几个高光片段和正面主题旋律,选用 了”乡间骑士间奏曲“,比较有特色。

总之,这是一部不能和巅峰经典媲美,但是仍然很值得一看,一些情节和桥段颇有特点,各方面也用心制作的剧集;私以为正常评分应该在7.5/10左右,为鼓励国产好剧,给8/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