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改四星了。
題材很好,編劇功課應該也做了不少,但有許多瑕疵。
前面幾集前7年與後7年對比推進,很好,但7年前結束後的部分,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包括故事的節奏、深度、導向等。
按理說,七年後這部分才應該是這部劇的高光部分。這部劇不應該僅僅是惡有惡報的所謂爽劇,它必須有對今天社會的啟示。
簡單來講,有以下不足。
1.七年時間,女主的準備實在太少。
不論這七年間,女主是何身份,隻要沒有限制人身自由,就能夠做一些準備。
比如熟讀本朝律法,有的放矢準備證據。比如在調查過程中要有取舍,明白哪個人證對案件最有利,哪個人來了隻是湊人數。明白每個義人的功能是什麼,如何打配合。
而不應該簡單把他們聚在一起,那隻是烏合之衆。
所以導緻七年前回憶部分結束後,七年後故事不太好看。
不是吳廉太厲害,是主角團太平庸。
2.人物完全服務于故事,沒生命。
無論是女主還是其他人,都存在這個問題。
女主的作用是招集衆人。
其他義人的作用是湊數。
吳廉則是本分反派人物。
完全沒有發揮出各自作用。
女主應當統籌全局,知曉每個義人的作用,甚至必要時搞點設計。而不是僅僅靠着蔺如蘭的死,和吳廉的壞,把大家團結在一起。
于是就有了幾個人因為隔牆有耳就搞得分崩離析。
以及到最後對簿公堂被吳廉三句話不到就問得啞口無言,物證幾乎沒有。
太降智。
其他義人,男的基本都是工具人,女主不方便外出,于是找了劉薪辦事;需要證據,直接讓李春風現偷;需要主持公道的,就讓那個前土匪去劫。
除此之外,還有什麼作用呢?
公堂上七嘴八舌沒個打法,必要時反而得靠曾經幫忙做壞事的那些人反水。
最後,吳廉。
世上沒人十全十美,即使皇帝,人們也愛聊他的八卦。
更何況吳廉這樣一個長相俊美、本地富豪式的人物?
不管大家信不信,隻要與吳廉有關的桃色绯聞,總能引起讨論吧?這裡的讨論不是說就事論事的讨論,而是畫本作者添油加醋寫地攤小說的讨論。
哪能全城一邊倒向着吳廉。又不是親兒子,有什麼瓜不能吃呢?
是編劇脫離人群太久,還是從心裡覺得群衆不可信、輿論戰沒必要?
雇些個大爺大媽,和他們講講八卦,明天保準全城都傳遍。
而不是一群人站在公堂外,使勁與主角團叫嚣。
凡事做了就會有痕迹,真就沒哪個娶了被吳廉侵犯過的女孩的男的,在酒後不會失言?
這劇裡的人真是所有劇裡嘴最嚴的了。
3.後面劇情過于平鋪直叙。
看前面幾集,很明白這樣的事情,一定得讓吳廉認罪,才能真正讓女孩少受苦、推動社會進步。
但看後面幾集,真有種不如找人刺殺吳廉得了,抓緊麻溜把事兒辦了的感覺。
每個角色都很分散,而且是想當然地做事情。包括那個官。審犯人時的話術真就一點沒有技巧,看不到專業性。
比如李春風入室偷盜按律是什麼罪,他逃走後重傷死亡責任在誰,也沒提。
證人也是你一言我一語,往上堆證據,看看到底哪個能用上。
完全沒有那種緊張刺激,為主角團捏一把汗的感覺呢!因為證據實在太多是他們不會用。
而吳廉的身份配得上嗎?
這部劇是在讨論今天女性的困境,值得褒獎。它敢呈現很多法律模糊地帶的現實問題,比如誘奸。
但它真的認真讨論了嗎?
吳廉除了誘奸,還有實打實的強奸。把這些罪放在一個人身上,很容易模糊了人們對那些本就模糊的事實的認知。
這部劇評論區可見一斑。
再者,它給大衆的,除了引起話題,還有别的嗎?
屬于個體對人生和社會的活生生的思考,無。
今天女性在面對這些模糊問題時的出路在哪裡,無。
男性在面對這一話題時該如何正确思考,無。
本該融在人物行為和對話裡的生活哲學,全都無。
所以這部劇最終還是沒能突破現有很多作品的桎梏,它不夠一針見血,沒能看到問題本質,沒有找到解決這一問題的出路。
但好在,問題總算是提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