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电影的故事线和镜头语言之杂乱,不堪卒观之水平,余称之为“迟到早退式”观影。

电影叙事时间线
从电视报道新冠肺炎开始,以1月25日封城为节点,武汉金银潭医院收治大量病人,接着广州和上海的医援队到埠,超负荷的运作使得医院状况频发;经过中央最高小组的入驻,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11天完工,也给更多的无处医治的在家隔离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床位和医护资源,而后情节陡转,所有在从前医生付出的多倍努力也无效的情况下,突然中了彩票一般,病情无论轻重都奇迹生还了。
这场灾难的起因,高峰,转折,结束,这些关键时间点几乎采用了一种让人感到委屈的表达方式。

刻画金银潭医院的预判和应急措施,提前改造了ICU,却没有与之相对的麻痹大意的对立面;某医生的名字甚至都没有出现过。
和绝望对抗的背水一战中,一些年轻人不一定完整意识到自己将会付出什么代价。自己在医院拼死救人,父亲却无人救治,原本是一个很好的入手点,在年轻医生的表达里却变成了一种不成熟的控诉,甚至连老父亲的镜头都没有给。与之相对,一个插管都不会的实习医生的非理智行为,导致自己感染新冠,只是因为“她很像我妈妈”;本着什么不疼不痒刻画什么的原则,这里镜头给的很足。

专业的呼吸科陶主任在离开广州之前,竟然能说出:“放心吧,一周我就回来了。” 作为一个专业人士,陶主任不可能意识不到冠状病毒的破坏性。如果说这点是乐观,到埠之后,对于基础设施跟不上的嫌弃就和乐观的心理相悖了,面对中央小组的应对措施分析会议,只能说出:“新冠病毒像个疯子一样,对着人体器官到处开枪”的埋怨。关于降低病死率的措施,只在争议早插管还是晚插管,却给不了相对整体性方案的论述,也没有对于过往病例的反思和总结。剧组是没有钱请专业顾问吗?

所有的无计可施最后毫无原因的突然一个不漏的痊愈了。
且不说中间没有提及钟老的付出。全民隔离的时间停滞,没有疫情之内医生病患和疫情之外普通人付出的视角切换;
国家发展叫停的代价是语言表达的,粗制滥造的水平甚至不如“我们的城市生病了”来得温情;
在死亡率逐步攀升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全国范围的挺身而出甚至为陌生人而牺牲的“舍小我成大我”的精神,也只是更衣间里打了个招呼和休舱后“认识你真好”草草了结。
没有生离死别的重逢喜悦,也没有对生命的珍视与庆幸,转而会师般演绎感谢,一句方言“感谢你们啊”,落笔刻意的痕迹让人出戏。

电影叙事人物线
电影着墨较多的是以欧豪和周也扮演的快递小哥夫妇,在陶主任拼尽全力救治下好转后又撒手人寰的老张一家,给妻子女儿写好遗书奔赴武汉的上海吴医生,武汉金银潭医院救着他人的命,妻子却没有一张床位的院长,分别给了医院之外的生活镜头的描写。

冒着较高医疗风险,给新冠肺炎患者产妇生孩子,在医生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三个医生服务一个病人。产妇平安归来后丈夫却感染了肺炎,原因不是回馈社会,不是帮助身边的人,而是为了挣奶粉钱。不仅给了生三胎响亮的一记耳光,也给了疫情期间或因为爱这个城市、或因为回馈医护人员的拼命、或因为在人民共同灾难面前的献一份心的前线物流小哥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疫情期间,原籍黄冈的老师发出悼念友人一家的朋友圈,朋友一家在疫情期间遭遇了灭顶之灾,疫情期间,在武汉像这样的家庭不在少数,新冠的残酷可见一斑。电影中吴医生在整理老张信息的时候,发现女孩父母也已亡故,在送去的死亡告知书和遗物的时候,女孩哭着问了一句,没有爸爸妈妈的孩子以后该怎么办?
但现实中更残酷的应该是,吴医生这种专业度的呼吸科医生,根本没有时间去送死亡通知书,没有时间安慰小姑娘,而是一直在疫情一线,和病毒赛跑,与时间抢人。武汉的万千家庭,在隔离的环境中看着人出门,等回来的只是骨灰盒。电影入手想法是好的,但描摹不够深入,隔靴搔痒。

吴医生和陶主任聊到写给妻子的遗书,刚刚经历挫败的陶主任却突然亢奋,撕掉了吴医生的遗书让他清醒点。疫情期间,看到诸多奔赴第一线的医生们的遗书,感人至深。

电影的情境到这里却成了批评,遗书谁都不愿意写,中国医生不是没有这种清醒。有的是在这种清醒下作出选择的精神,至少我们要赞扬的是这种精神。电影却强奸了这种精神。

院长在医院组织战疫,妻子感染了新冠却没有床位,这里不仅缺失了独自在家隔离的生活画面;现实不是电影,不是每个病人都能等到方舱建好的那天。

关于镜头语言与表达逻辑的几个问题
1. 拍摄患者和医生时用了刻意晃动的长镜;超过十次的插管过程的特写;重复五次以上的病人生理不适的吐血咳痰镜头;烘托氛围时对患者幻想意识的MV即视感的巨慢镜头表达;
2. 陶主任临行前拍照有埋下伏笔叮嘱一定要一个不漏的回来,最后没有交代。
3. 金仔抢救时几乎回光返照的镜头,最后生还。
4.疫情初期在安保措施一切就位了,人已经开始排队了,几乎要进到医院了,医生突然发现防护服有破洞,收病人动作戛然而止;院长大吼几声,镜头没有切换,防护服马上送来的镜头无缝衔接。
5. 病人有序进入医院后,突然疯了一般开始抢床位,乱窜的过程中撞倒医疗设施,导致医生受伤。但前期缺少对于新冠恐怖气氛的铺垫,衔接生硬,场面尴尬。
6. 救治病人的过程,超过四处以上的镜头拍摄了几个高水平的医生在等待病人的结果,真实的情况医生有时间翘首等待?

可以想象,十年以后的10后,20后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不会感受到新冠的险恶,也不会认识到人类生命在生死问题上束手无策的无力,感受不到身先士卒的真正的中国医生一齐写好遗书后为疫区带去希望的精神。亦感受不到在特殊时期下人性或丑恶或温情的复杂。
讲不好人,也讲不好故事。这不是我心中的中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