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HK二刷完,浅评一下:

绝对是值得三刷、四刷,值得去细品的一部好片子。

先不说影片内容如何,当我得知导演是诺兰的时候,就开始在内心建设起对多线叙事的跳脱传统影片逻辑框架的观片心态了。事实是,确实如此。影片从色彩上大致分割了两条时间线——关于奥本海默的国家安全听证会前后两个时间段,再在这两个大时间范围内各自独立按照线性叙事进行故事发展。第一次看的时候我就没理清时间线的顺序,二刷才弄明白,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在声音的设计上也极具诺兰一贯的风格,用高混响和宏大配乐构建出一个导演的叙事“梦境”。

内容上,讲述的主要是奥本海默从欧洲游学发现建设量子力学领域的重要性到二战后被挤兑算计取消国家安全许可的故事。同样作为传记片这一大类的《奥本海默》有别于《敦刻尔克》用人物刻画事件的策略,《奥本海默》是用事件来刻画奥本海默这个人物的策略,但目的都是为了丰满影片的叙事主体。如果故事只讲到奥本海默发明并试爆成功原子弹,它都不足以有市场上这么好的观影反馈,顶多算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合格爽片。但诺兰导演的野心肯定不止于此,他敢于把政f中藏于灰色地带的勾心斗角的毒辣的权力斗争搬上台面,以及在尖锐场合下讨论人性,且不说是否还有含沙射影一些不能提及的话题,但光是这一点就已经不是普通商业片可以企及的高度了。

同样有别于《敦刻尔克》的还有台词。dkek全篇台词非常少,且是冷静的克制的,以群像叙事;《奥本海默》看完让人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台词“溢出”了屏幕,对话塞满篇幅,而语言还伴随着人物的情感、语气等会产生不同的含义,再加上诺兰多线叙事手法,可知obhm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我每多看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

在观影体验上,我去了香港的百老汇中心看了35mm胶片版本和英皇戏院isquare看了二代激光IMAX版本,体验都非常棒。胶片版本的颗粒感更让人能代入故事发生的年代环境;IMAX从感观上更亮屏幕更大,画面更清晰,沉浸感十足。

打算等大陆上映之后,去刷一次IMAX GT版本的《奥本海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