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忙碌的上海電影節期間,“見縫插針”地看了一部院線片:《了不起的老爸》。吸引我進場的原因,除了點映期間的衆多好評,主要還是導演周青元。他是馬來西亞的“國民級”導演,在當地市場擁有最高的票房成績,但他拍攝的卻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商業片,更多是家庭親情與運動題材的影片,往往是溫情喜劇的風格。

此前的《天天好天》、《一路有你》、《輝煌年代》,都是值得一看的作品,在市場大衆需求與導演個人風格表達上達成了不錯的平衡。

《了不起的老爸》是周青元“北上”後拍的第一部國産電影。看完電影,可以先說一個結論,那就是導演非常工整、妥帖地完成了一部情感真摯的家庭運動題材影片,整體節奏張弛有度,觀感非常順暢。無論是王硯輝飾演的這位默默守護兒子、滿懷苦心的父親,還是張宥浩飾演的這位不顧一切追夢、又能逐漸體諒父親的兒子,都能與人産生情感上的共鳴。

...

影片的鏡頭牢牢地對準了一對起初互不理解的父子倆。王硯輝飾演的父親肖大明,是個普通的出租車司機,同時也是個單親父親。他的兒子肖爾東(張宥浩飾)遺傳了去世母親的疾病多發性硬化症,在幼年時就曾經短暫失明。從此,命運給肖爾東開了一張限定單:在不久的未來,他勢必會永遠失明。

肖大明為了兒子能夠正常地生活下去,逼迫他預習“盲人生活”,包括平時走盲道、從小學開始學“盲彈”,走向音樂這條路。未來有朝一日成為盲人,他也能擁有自主謀生的能力。但在内心深處,肖爾東卻懷有馬拉松職業選手的夢想。

一個馬拉松選手出成績的時間,常常要到30歲前後。此時20出頭、即将成為盲人的肖爾東,就算有天賦,也是“跑得過别人、跑不過自己”。一度逞強的結果,就是加速了病症的複發,使他的視力到了“視弱”的境地。

...

周青元在電影的開篇,就将父與子之間難以調和的矛盾引爆。但實際上,兩人的沖突并不是影片的重點,更沒有成為廉價催淚的捷徑。導演以大量克制、含蓄的情感細節,一點點彌合了這份矛盾——家中木質老鋼琴壞掉的音鍵,山城濃郁的生活煙火氣,都是這樣一種“無聲的細節”。

與之互為對應的,是周青元導演在影片中表現人物精神狀态上所構造的幾處妙筆。

有一場戲是“換位的無聲”:肖大明在斥巨資買昂貴鋼琴後自己運輸,卻在半路上看到兒子參與馬拉松訓練拉跑,兒子在路上對他不予回應。回到家,這種“無聲”換了位,兒子不斷地解釋自己沒有學鋼琴的天賦,一門心思隻想跑步,而肖大明不發一聲,就是在一旁徒手蠻勁地将鋼琴的外包裝拆得滿地都是。兩個人的暗中較勁與不願言語,比起一般性的浮誇沖突戲,更顯人物的生活質感。

接着這個概念往下走,“無聲”式的交流成為了片中設置的一大段情節的核心創意。肖爾東在失明之後,由于接受藥物治療,無法再跑步。對此,他一度沉淪易怒,封閉自我,抗拒重新開始生活。此時,曾經逼迫兒子“走向正途”的父親,也隻能順着他,通過假扮成一個啞巴的陌生人護工去接近、照顧他。瀕臨崩潰的父子關系,在失去視覺與失去聲音的錯位之下,完成了重新和解。

此外,片中還有好幾場戲,周青元嘗試以大量的虛焦鏡頭和藍色調為主導,呈現出的是肖爾東在失明之後的視聽感受。它們不僅讓觀衆直接代入他的感官體驗“盲視覺”,同時也将他的精神狀态通過視聽“外化”了出來。相比一些主流的商業制作,這些鏡頭的構圖和打光更加彰顯演員的情緒,尤以肖爾東離開醫院後在街上沖撞、大雨之夜在燈光下跑步兩場戲印象深刻。

...

在影片的前半段中,我其實特别能代入、理解肖大明的視角,畢竟這是一個标準的“可憐天下父母心”式的人物。從在兒子幼年時知道其病情的那一天開始,他就非常實際地為其規劃了人生的道路,逼着他閉眼彈琴、走盲道,提前适應失明的生活。這樣一直為“成為盲人”做足準備,當未來的命運終究降臨的時刻,也不會感到驚慌。

但在肖爾東真的失明之後,他卻以複雜的心情責備父親——你為什麼要從小就操控我的人生?“這麼多年我還不夠聽話嗎?在你眼裡,我早就瞎了。”

處理家庭親情關系的影片,大多不會呈現出這樣複雜的面向,那就是在父親眼中的兒子和兒子眼中的父親,雙重對視之間的錯位與矛盾。

在父親的眼中,提前給兒子未雨綢缪是最為重要的。就算将來發生不測,人生也能接着往下過,即使活得不開心,卻不至于活不下去。這是他對兒子的最高要求,卻是兒子心目中生活與夢想的最低線。

影片的後半段,無論是劇本還是王硯輝的表演,都打破又重塑了前半段他的父親形象。通過換位練習馬拉松,肖大明得以從兒子的視角,再次審視生活與夢想的對于人活于世的意義所在。

直到正式比賽時,肖大明将手上的栓繩甩開,放下一切顧慮,讓兒子沖向前方“跑赢你自己”,編劇和導演真正想要表達的關鍵才得以湧現——父母能陪孩子一段路,卻不可能陪完人生的全程。至于未來,隻能選擇放手讓他去走,即使他失明、身患疾病,也要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才不枉此生。

...

整體而言,周青元這樣一位馬來西亞導演,第一次在内地拍片,卻能把握住我們的社會語境,交出如此嚴絲合縫、情真意切的答卷,确實蠻不容易的。在創作中,他沒有丢掉那些曾經的優勢,仍舊堅持了自己的風格和細膩的親情表達。

當然,這也有一脈相承的緣故。他的前作《天天好天》、《一路有你》,也都是聚焦馬來西亞華人家庭的“中國式親情關系”。《了不起的老爸》延續了這一點,而不同在于,它成長在了國内的土壤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