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编剧导演都出来,敢不敢告诉我,她们绣的是什么?

江姐绣花是一种艺术创作。既然是创作,就包括你拍电视剧。你们高贵在哪里?她们低贱在哪里?充满真情的作品才是好作品。江姐的刺绣表达了她的爱国情怀,你敢说她不是真正的英雌,你们的作品暴露你们虚伪无知傲慢!

战争也不是让所有人都去上战场,还需要在大后方缝军服纳鞋垫的人,她们都是真正的英雌。轮得着你把自己当佛祖了,高高在上判决她们谁是假美猴王?

...

巾帼英雄是“英雄”不是英雌,他以此称赞女人的时候本质是男性叙事。他看不起的女人,通通不许成为“英雄”。雄性掌握英雄的定义权。

将缝纫刺绣定义为俗事,做这些的女人不配为英雄,轻松剥夺她们在男权社会的名誉地位。内在逻辑是我才不会干呢,因为我够“爷们”“英雄本色”,我享受她们的服务才是做大事的人。这是男性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沾沾自喜。

吃饭穿衣固然是繁琐小事,可没有人愿意做这些,你也无法生活。剧中四人的衣服合体绣花精美,却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制衣绣花的艰辛,不事生产的人鄙夷劳动者,在我们shzy国家上演最可笑的一幕。

为他提供穿衣吃饭服务的劳动人民都看不起,又怎么会承认她们参与革命,为自己争取的英雌称号呢?

这一切还是建立在夸女主的基础上,为了她,给女人分三六九等,成了一种男人的“爱”。这种爱不过是明褒暗贬,以此让女人群体争相攀比男人授予的“英雄”称号,从内分裂,其心可诛。

男性向来喜欢垄断行业,并宣传男人擅长xx。可是某些行业女性从业者较多,就要拿来贬损,污名化。从女孩也就能当个女空乘女幼师女护士,再到你们嘲笑做刺绣的后宅女子“没见过世面”。
错的不是空乘也不是刺绣,而是女性掌握的技能逃不过被污名化、瞧不起的命运。

...
令妃会唱昆曲,这样的手段,比她高贵的妃子不屑用的呢。可是,会唱昆曲这个技能真的有错吗?

后宅女子的选择不多,刺绣缝纫是被支持学习的女性技能。技能不分好坏,只是过少的选择限制了她们。很少有人去看她们的需求,去尊重她的意愿。

这里推荐看看被选入教科书的《百合花》是怎么描写“后宅女子”。小说中的“新媳妇”爱自己新缝制的百合花棉被,没人嘲笑她没见过世面,因为这是她唯一的嫁妆。就是这样心爱的东西,她为牺牲的通讯员奉献了它。

别人劝阻她的时候,她说这是我自己的被子!

好的作品永不过时,只等时代赶上它们,所以到现在仍值得借鉴。而它之所以成功,就是写活了小人物,让她们被看见!她不是将军,不是领导,她没有足以改变战争的壮举,可她身上美好的情义令人动容!令人尊重!

看看真正的文艺作品

真心爱女性,就要先学会尊重。只想吃一波女性红利,美美给剧喂流量,这种事儿只能梦里见,现实中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建议不会写不会拍就滚,资本想在长剧市场赚钱,就要拿出点诚意,重故事剧情,重人物塑造,让真正有脑子的人干专业的事儿。烂杏一筐不如好桃一口,一部好作品才能赚长期的钱,更是铁打的口碑,还能带给大家沉浸式的文化享受。

最后,请他们不如我做编剧,有意向的可以联系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