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看了點映場,看完之後草草的發了一個短評。
打車回去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應該從哪個角度切入。想來想去,我覺得電影本身說的并不是很多,更想說的是電影之外的東西。因此,電影部分我簡單的寫一下自己的感受,更多的篇幅會圍繞“真實事件改編”展開。
觀影環境:不建議imax影廳,戰争場面的音量差點兒把我送走…尤其是那幾場突如其來的子彈和炮彈。我看過的imax場數不算多,這是第一部不推薦去imax影廳看的。當然,imax廳有好處,很多時候聽不見身後給女朋友講解劇情的男同胞的聲音。
演員:像我短評寫的那樣,張譯在電影中奉獻了好多精彩的表演場面。第一次與白婳相遇告訴她章甯的死訊和最後開槍的獨角戲尤為精彩。殷桃俺也是超級喜歡,嘴唇幹裂,雙眼迷茫的神态似乎成了我心中她最經典的形象。王俊凱的演技是一直進步的,但是和張譯搭戲的時候氣場還是弱不少的,未來可期。
角色:回去的路上,我心底一直在贊歎張譯的演技,腦海中回想張譯演的那些片段。随着不斷的回憶,我發現張譯這個角色似乎少了點兒什麼!
在我之前看過的那些在家和國之間做出選擇的角色之中,舍小家為大家的時候往往會有一段角色對家人的不舍離别、痛哭流涕的情節。主角在經曆了一番掙紮苦悶、崩潰碎裂之後,毅然決然的為了大家前行。
在這部電影之中,這方面的塑造是反高潮的。影片并沒有在張譯從大巴車上返回的時候插入這麼一段,僅僅是一個之前死去的兄弟送的吊墜,僅僅是“臨死之時”回憶與老婆的過往。
将角色放棄神性,回歸人性。最後的一絲絲希望榨幹,在生與死之間,他選擇了“赴死”,維護國家的形象!沒有痛哭的爆發,平靜的眼神給人更沉重的擊打!絕!
回去的路上,我心中一直将這種講述方法當做一個缺點。今早上打字的時候,竟然不知不覺的更感動了起來。
俄羅斯輪盤賭這一場戲也是我感情最波動的一場,差點兒淚灑影院!

沒想到對電影本身寫的也不少,後邊的部分不一定有前半部分多,又是一篇想到啥寫啥的文。

最後說說“真實事件改編”。
之前看恐怖片的時候,最恐怖的并不是那些一驚一乍的畫面,而是在我被一驚一乍吓過好幾遍之後,結尾彈出字幕“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我的天,這個比被恐怖片吓過更可怕!
與“真實事件改編”相關的還有一個詞語是原著黨。對于電影本身我不想評價太多的原因也是因為“原著黨”。我害怕在我質疑格桑為什麼光是聽宗大偉說章甯去世了之後就放行這個情節的時候,有人跑出來說“真實事件”就是這樣的…
有一部分!一部分!不是全部!的原著黨看過原著之後就把原著奉為圭臬!昨天我對《昆侖神宮》的第七集的一些後續的劇情猜測,我覺得劇集後續可能會這麼拍。這個時候有一個看過原著的人讓我别瞎猜…前邊的話是一些巴拉巴拉的按照原著的劇透…好像我看《萬裡歸途》時身後給女朋友講劇情的男孩子!都imax廳了,還能聽到你的講解!聲音很大!很敬業!絕!應該把那個金色的小喇叭給你的!
還有一件事是前幾天聽劉老師解說《消失的孩子》。劉老師對後續的劇情進行猜測,一個觀衆懷疑他看了原著在這兒解說…
我想說的是,一部影視作品在全部播放結束之後都會有不同的解說空間,更不用說是中段了。根據xx改編并不是說在部分(!)看過原著的觀衆心中的原著就是這部電影或者電視劇整個的發展過程和最終的發展結局,另外一些沒看過原著的觀衆沒有你們的“外挂”!
我也懂自己當時看原著時被某一段美到、氣到、感動到的感覺。當它以另一種形式出現,你發現它和你想象的一模一樣,我的天!那種跨越時空的浪漫是一種特别美好的體驗。那你就使勁誇它!用自己這輩子學過的贊美之詞!當它背離了你的預期,你就罵它!(這個應該都會)
友好讨論應該是被提倡的,而不是“原著不是這麼寫的,别瞎猜了”!按圖索骥能找到什麼好馬?原著不應該是戰亂地區叛軍頂在我頭上的手槍。
對我來說,“原著不是這麼寫的”、“原著是怎麼怎麼寫的”、“原著怎麼怎麼樣”我聽着一點兒都不難受,頂多就是一點點的劇透,有時候還能解答一些疑惑。“别瞎猜了”四個字對我來說傷害很大,完全的否定了我的想法。就像是我想給我兒子做點兒吃的,他和我說“爸,别瞎做了,和????一樣難吃…”
最後聲明,是部分!部分!部分!原著黨。
《萬裡歸途》是值得去影院看的。記得别坐在兩個連坐的正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