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看這部電影左右還看了一本講戰争的書《西線無戰事》,風格不一樣,叙事節奏不一樣,側重點也不一樣。但如果從這部電影看共同點,可以看出戰争讓士兵麻木,不僅對于别人的生死麻木,更對自己的本性麻木,為了達到自己的殘酷報複欲,可以接受用各種手段虐待敵對國同樣飽受戰争迫害的女孩,為了活命,《西線》中“我”可以懷着自我開導的心态看着敵國士兵生命逐漸衰竭,這是戰争,它改變人,一步步摧毀人的底線,把美好的東西一步步從你的心理摧毀;而從《西線無戰事》看共同點,更可以反思結束戰争後,傷兵或沒有受傷的青年該何去何從,他們該怎麼抱着戰争賦予的慘痛繼續生活,他們的家庭又該何去何從。在我看來,這種戰争,這種戰争的經曆不會磨砺人,隻會消耗人,消耗人的精神,意志,最終消耗生命,哪怕戰争最終結束,這種消耗也會持續,甚至更加嚴重,而這些逐漸讓人空虛的東西,讓人覺得與世界格格不入的東西,是無論任何獎勵無論時間再如何流逝都無法泯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