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電影基本上逃不過三個圈,一是南美經典喜劇,二是控訴政治動蕩和社會矛盾,三是把前兩者揉在一起,說實話我沒怎麼看過南美的片子,前年有一部金獅提名的抨擊貧富鴻溝的墨西哥片子《新秩序》倒是蠻想一看,但是一直拖到現在也從未開始,還有劉瑜在《子彈》裡提到的一部委内瑞拉的片子《Secuestro Express》,屬于是看标題就喪失興趣類型的,所以也沒有過目,荒蠻顯然屬于第三個“圈”。

First thing first, 荒蠻提名金棕榈肯定是勝在了它的實驗性無疑,它固然有政治性,但必須承認它不算是一部合格的金像獎提名,因為它不夠精巧讨喜。可能有一點身為Black Mirror Fan的因素,看的過程中我一直停不下在想荒蠻和黑鏡是何其的相似,當然了兩者不管從哪方面來講都理應是大相徑庭的,黑鏡側重于未來科技對人類生活的影響,荒蠻則是人類失控情境下暴力行為的真實寫照,顯然和科技并不沾邊,它們的相似是在于片子所滲透出來的沉重和壓迫感。看到很多人都在從“暴力”和“複仇”的角度解析,我隻想淺談一下關于政治層面導演試圖表達的。

第二段故事Las Ratas是一個“稀松平常”到讓人感覺到有些沒頭沒尾的故事,你甚至不能夠稱它為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從一個疑似惡霸的男人闖入一家小餐館,到他被亂刀砍死戛然而止,平白,冷酷,克制,利索,好像一位殺人不眨眼的雇傭殺手。觀看的時候我一度以為故事在最後會迎來反轉:女人機緣巧合之下發現是自己認錯了人,男人并不是那個惡霸,一時的impulse和anger造成了無法挽回的結果,或者是會以倒叙的手法,在最後再交代起因背景,可沒想到的是我等到的隻有黑屏,然後切下一場戲,仿佛是從不知哪個故事中間生硬地砍下了一截,留下了莫名其妙一頭霧水的觀衆和滿腦子的問号:男人到底是什麼來頭?他到底是不是惡霸?女人有沒有殺錯人?黑鏡第四季第五集Metalhead,這應該算是黑鏡全季很有特點的一集,黑白的畫面,陰冷的故事走向,簡而概之就是“殺戮”二字貫穿始終,從開篇就是逃亡和純粹的殺戮,到結尾觀衆也不得而知劇情設定以及關于機器狗的任何東西,它們從何而來?又是如何造成了這般慘烈的末世景象?雖然叙事結構完全不同,但在表現手法上,導演都在緻力于用最少的筆墨呈現表現完整故事的冰山一角,在有限視角的約束下,觀衆隻能看到故事本身,一切故事外圍的設定都是幕布後面的未知數。當然了這勢必會引起口碑的兩極分化,鐘愛此的人認為這是暴力美學的神作,與此同時,顯而易見的是Metalhead在IMDb上隻獲得了6.6分,成功進入黑鏡單集最低分的隊列。它不是一個好故事,因為它混亂;但它又是一個好故事,因為它混亂,似乎隻有這樣的混亂才配得上“荒蠻”這個标題。它不完整,但這不影響其中包含了所有導演想要傳達的元素,在這個國度,就是存在這樣殺了父親誘奸了母親還能逍遙法外和正常人一樣來去自如的罪犯;你身邊的任何人都有可能是暴力的奉行者,他們在任何問題來臨時都會不由分說地端起老鼠藥舉起菜刀;恐慌是這個國家的基本情緒,身為弱勢群體的一員,很多時候你甚至可能無法自保,極端暴力的奉行者會在不知道什麼時間什麼地點闖入你的生活,導演把它們滿滿當當地塞在一起,然後直接呈上這一頓“幹貨盛宴”。女服務生代表了暴力的受害者,他們被卷入這個被暴力和恐慌席卷的社會的漩渦,苦苦掙紮卻無路可逃,導演表現暴力,解構暴力,實在控訴和抨擊這個矛盾尖銳随時一觸即發的社會的不公,這不是對歌舞升平雍容華貴的人間盛景的描繪,這種表達不需要設定等等其他佐料,好像一支足夠烈的雪茄,沒有豆蔻味胡椒味雲雲的層次感,猛吸一口,隻有直白純粹不加修飾的嗆,卻也是這嗆成就了這支雪茄的烈和深刻。

第四段故事Bombita簡單來說就是一個荒誕向的連環套娃,從停車停錯位置到反社會,我聯想到的是黑鏡第三季的第一集Nosedive,那也是一個一環錯環環錯最終釀成大亂子的故事,它們兩者共同的核心在于“宿命感”——希臘神話所強調的“宿命感”,也是希臘神話最迷人之處——展開來說就是既定的命運(destined fate)和無法逃脫的悲劇,俄狄浦斯王的故事是其中很經典的一處體現。若是在此語境下讨論,我們會看到事情在不可控地一步步變壞,從最初隻是小小一個導火索,到你眼睜睜地看着一切開始失控脫軌,滑向深淵,再在最後演變成為一個非常糟糕的結局,好像你置身于一個龐大的迷局裡,被牢牢束縛住,想要拼命反抗但是每一拳每一腳都如砸在棉花上一樣無力,片子所呈現出的深深的無力感是Bombita的成功之處,它很好地調動了觀衆情緒,黑暗和壓迫感逼得你無路可退。無法逃脫的悲劇的源頭是混亂的社會和腐敗成風的政府,仿佛神谕預言不可避免,即使在其中一個環節意外錯過了,也一定會在之後出現同等效力的東西引向相同的命運,這是罪惡社會的巨大拉力,也是這一切最恐怖的地方,身處其中便是注定的悲劇,社會中的每一份子都在為他而買單,個體沒有推翻打破這個局面的能力,那就隻能臣服于罪惡,不管是否心甘情願,除非選擇加入他,和他一起瘋狂,像小醜那樣,走向極端和暴戾,制造混亂和颠覆,細想之下令人不寒而栗。結尾的那場爆炸非但沒有激起民憤反而赢得了群衆的拍手叫好并不是沒有原因,Simón代表的是阿根廷人民的心聲,阿根廷人民對政府的不滿由來已久,由此便可見一斑。裂縫一旦産生,全社會無處安放的高壓勢必瞬間會從這一個缺口釋放,積壓已久的惡魔開始作祟,如果不想被深淵吞噬,那就先築起深淵。Und wenn du lange in einen Abgrund blickst, blickt der Abgrund auch in dich hinein. 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你。

第五段故事La Propuesta是很直白地對階級社會的正面抨擊,黑鏡第四季第三集Crocodile也是一個掩蓋殺人罪行的故事,但是La Propuesta很巧妙地把故事設定置于階級落差的矛盾尖端,賦予了它Crocodile所沒有的政治意義。某種程度上來講La Propuesta是上一段故事Bombita深淵的延續,如果從Casero的視角看,這是一出徹徹底底的悲劇,出身卑微便注定了一輩子無法翻身,本來在富豪家打工過着平淡的日子就應該已經是最好的結果,卻不料生活并不一帆風順,富豪的兒子闖了禍,富豪想用錢來讓他替兒子背罪,導演在這裡放大了階級鴻溝的影響:下層人為了自己“可能一輩子都賺不到的錢”心甘情願地無條件無尊嚴地接受上層人開出的無理要求,而對于上層人,錢就是能擺平一切的工具,接受了條件的Casero在最後卻仍慘遭砍殺,葬身于暴力的深淵,成為了階級社會的犧牲品。而在另一邊,代表着社會的上層,是看到錢就可以作僞證的檢察官,是置生命于不顧卻為了金錢分配而争得不可開交的一群人,導演充滿諷刺地呈現了一幅所有人都貪婪地想橫插一手分走盡可能大的一塊蛋糕的沉淪社會的畫面。當生命和正義被漠視,金錢成為了衡量一切的價值尺度,上層人士輕而易舉地操控着所有事情的走向,人民隻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随時待宰的羔羊,棋盤上供使用的一枚枚棋子,這個社會還剩些什麼呢?

第六段故事Hasta que la muerte nos separe與其說是一個獨立的故事,倒不如說是一個藝術性的收尾,當前面五段故事已經完成了針砭時弊的任務,有條不紊地訴盡了社會的黑暗,第六段故事用野獸派般的語言告訴你邏輯和理性是多麼的分文不值,世界還可以有多麼無序,它的重點不在乎傳遞什麼有條理的劇情,恰恰相反,這出戲到底要演什麼可能根本無關緊要,它要做的隻是像定向爆破一樣瓦解前面一個多小時精心構造的邏輯體系,讓故事在遍地的碎片和public sex中戲劇性地結束。很多人把第六段故事看作是片子的高潮,而我看來不如說是謝幕散場,好像馬戲團濃妝豔抹的小醜各自表演完滑稽戲,聚光燈全部大開,小醜們跳着怪誕的舞蹈吹着口哨聚在一起鞠躬,大幕拉起,演出結束。

荒蠻和黑鏡都走的是黑色喜劇這一卦,把暗流洶湧隐藏在不懷好意的玩笑裡(當然了黑鏡也不全是灰暗基調的,還是有像《Hang the DJ》《San Junipero》這樣的溫情向的)。如果論尺度和腦洞顯然荒蠻是不及黑鏡的,黑鏡的《White Bear》《Hated in the Nation》等幾集觀感的震撼程度遠大于荒蠻,所以我在想荒蠻赢在了哪裡。我在之前的短評裡提到過,私以為黑鏡的第三季是巅峰,褪去了前兩季些許的青澀和不成熟,在毒辣放肆的拍攝手法上一去不回頭了,但是未來科技這一題材可供解構的元素确實有限,無非就是虛拟空間接入人腦etc,因此免不了會出現拍來拍去黔驢技窮的問題,這一點極大地影響了黑鏡的觀感,越到後面會感覺越無趣越雷同,給觀衆一種散亂的感覺。荒蠻在這方面處理得很好,前五段故事每一段都仿佛一道精緻的主菜,用不同的口味刺激着你的味蕾,等到所有人都吃嗨了,再趁其不備用最後一段故事這瓶烈酒把大家灌醉,整場盛宴中沒有哪個故事顯得違和或是出離,雖然主題各不相同卻達到了出乎意料的和諧,它不像黑鏡那樣是一場沒有目的地的旅行,它凝聚,沉穩,深深地刻印了導演對下沉的社會無聲無息的呐喊。

劉瑜在《非正式瘋狂》中說:“雖然我們和瘋狂永遠隻相隔嚷出‘薄荷’的那一秒,但,它是多麼堅固的一秒啊,簡直就是動物園裡隔絕獅子和人類的那道鐵絲網。在這個陌生城市的黃昏,這道鐵絲網成功阻止了我去搶奪一個陌生老太太的帥貓。我的瘋狂依然茂盛,但是它屏住呼吸、向内生長,尚屬‘非正式瘋狂’。”荒蠻在做的就是抄起剪刀剪開這道鐵絲網,以至于前五段故事還感覺壓抑,到了最後一段隻剩下釋然,獅子和人有什麼區别呢?社會和秩序的意義又何在呢?沒有了鐵絲網,大家就都是“正式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