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再次重溫了這部電影。即使做好了心理準備,我仍然忍不住在最後流下了眼淚。這個世界上有許多患有白血病的人,電影中的情節與我們并不遙遠,甚至可能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王傳君飾演的呂受益第一次來到程勇的店鋪,他一層又一層地摘下口罩,面對着那個對于常人來說可能會看不起的賣保健品而過日子、窮困潦倒的中年男人,他露出了讨好的笑容。他微彎的脊背就像是被生活的不幸所壓垮,但他眼中的光芒告訴我們他渴望活着。對于白血病患者來說,“活着”這兩個詞是他們最大的奢求。
在看評論時,我注意到一個觀衆發表了這樣的評論:“這部電影最可悲的是沒有一個壞人。”有人反問他:“那些向警方施壓的藥企人員不是壞人嗎?”平心而論,他們真的算是壞人嗎?天價藥也許并不是他們所希望的結果,這些藥背後需要大量的科研投入,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才能研制出這些特效藥。而仿制藥則搶占了市場,他們當然會生氣。那個看似冷酷無情的警察局局長隻是在履行公務。每個人都本着自身利益行動,而我們習慣于同情弱者。
在張長林被捕之前,他對陳勇說:“這世界上隻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因為貧窮,所以呂受益失去了印度仿制藥後幾次自殺,隻為了不拖累妻兒;所以有位老奶奶哭求警察不再追查仿制藥的事情;所以有一位單親媽媽為了女兒的白血病在酒吧跳起了鋼管舞。現實生活中總是存在許多遺憾,而現實題材的電影中也會反映出這些遺憾。我們遺憾的是呂受益沒有能夠看到他孩子的成長,我們遺憾的是準備回家看望父母的彭浩卻在回家的前一天去世,我們遺憾的是陳勇一心想把兒子留在身邊,最終還是将他送出國了。
在2002年,人均月收入隻有幾十塊的年代,一瓶藥要價四五萬元,對于任何普通家庭來說都是災難。因此,大家不得不冒險使用未經醫生許可的印度仿制藥。也許會有副作用,但隻要能保住生命,我們不能放過任何一根救命的稻草。
當我看到電影結尾時,我坐在電腦前,無法控制地淚如泉湧。當白血病患者們在大街上摘下口罩為陳勇送别的時候,這不正是對應着我們第一次見到陳勇時的場景嗎?在那一刻,陳勇仿佛看到了已逝去的呂受益和彭浩。也許在法律面前,陳勇犯了錯,但他為白血病患者帶來了活下去的希望,他是當之無愧的藥神。生命的意義有許多種,而陳勇讓自己的人生因這些病人而升華,從一個賣神油的中年男人變成了願意為無數病人犧牲的英雄。這其中的轉變不僅僅是身份,更是陳勇内心的升華。他從一個以利己為出發點的商人轉變成了以奉獻為出發點的聖人。我認為,這也是這部電影所要傳達的一個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