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結局,再回想伊藤秀夫剛出場時的第一個特寫鏡頭,像一個平靜的回望和凝視,很難相信這居然是個一條道走到黑,看不到絲毫人性的角色。伊藤秀夫可能會成為二戰電影角色圖譜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個人物,在他身上能看到一種嗜求血腥和暴力的純真感,一種在地獄裡尋找天國的獸性目光,讓人明白為什麼日本全民族會為了戰争陷入癫狂和高潮。

高葉貢獻了讓人印象深刻的演技,顯得跟她對戲的王傳君隻會沒有邏輯地大吵大叫,高葉能夠穩住節奏,沒有被他帶跑偏,真是不容易。

劉昊然作為主角的功能性太弱了,好像設置他就是用來喊口号的,看到高葉飾演的林毓秀傷痕累累地從日本人那裡回來時,他居然隻是問了一句“你去哪了”,就沒有别的反應了。這本來應該是兩人加深情感鍊接的時刻,也會讓後面林毓秀翻出她和胡蝶的電影膠片那一刻更有情感沖擊力。

伊藤翻看被掉包的底片那裡,其實隻要放南京群衆的照片本身就足夠有力了,簡單處理成主角團通過調換底片達成一種對伊藤淡淡的嘲弄和戲谑,不适合再疊加群衆的受難畫面,配樂也選得很不合适。事實上影片高潮處的配樂都差很多意思,畫面還在叙事,音樂就像寫命題作文一樣自顧自地抒情上了。

這電影真的不适合小孩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