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技术演变看电影史发展,这部片是默片时代的巅峰之作。后来随着声音技术的进步,卓别林在成片后创作并整合了配乐和音效,使该片变成了有声电影
2. 在一个条件有限的时代,导演为了达成预期的表现效果,想出了许多此前未有且影响后代的法子。包括但不限于:吃的鞋子鞋带是找到某些植物和糖制作的;倾倒的房子是由机械装置控制,而屋内效果则依托于相机的旋转
3. 绝大多数影像素材是团队在洛杉矶摄影棚里创作的,只有开场多人登雪山的全景是纯实拍。当时成熟的特效还没出现,剪辑时需手动蒙版抠图,再和雪山背景照片合起来再洗出来
4. 卓别林的表演功底强得恐怖,且直接与电影的表达挂钩。如果小流浪汉换成其他演员,极有可能导致剧情拍不下去和观感生硬突兀(ps面包跳舞那段太厉害了)
5. 该片除了标志着默片时代的巅峰,还有着人们较少讨论但重要的意义——电影蕴含对底层人民尊重的人文关怀——即使是一个流浪汉也是有智慧、有尊严、有感情、有血有肉、幽默风趣、能登堂入室的人

以上均为贾樟柯导演做映后讨论时我听到后消化转述的相关信息。另外,科长表示,再回到技术上看,默片之后迅速出现各式各样的影片(有些只顾情爱浪漫,不顾民生疾苦),而卓别林的爱人思想在更远一点儿之后直接影响或者说催生了重要电影导演和流派,如维斯康蒂、罗西里尼/新现实主义等。
希望我们的电影也能回到一种讲人情味的风范上。多一些纯粹,对人们的影响也许一时半会看不出来,但仍是重要且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