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看了幾個好評推送才找了這部劇來看。說實話感覺并不值得。
可以感受到編劇想做一部在國産劇中形式比較“新”的劇,在其中看到了很多劇的影子,包括但不限于《俗女養成記》(第一集大鬧朋友婚禮、女主的年齡設定、放假、每一集有童年part)《凪的新生活》(開始一段不工作的新生活、交了一個新朋友)甚至是最近的《大豆田永久子和她的三個前夫》。
每一集都想加入一些對社會現象的讨論(比如女孩子要不要穿短裙,女生能不能主動,以及女二的婚姻問題等等),可現實是常常感覺自己還沒有看到什麼情節,主角們就開始發表演講了。像是沒有感情的台詞機器。為了讨論而讨論,沒有足夠的劇情依托,所有的觀點隻能流于表面。
而主角台詞的深度也并不能夠支撐編劇試圖去讨論的話題,試問現在還會有人直白地說“你穿這麼短容易被欺負”(并且沒有上下文)嗎?至少這不是會喜歡這部劇的觀衆停留的水平。
也知道編劇想要使每一集都有一個相對獨立的主題,可實際上收效甚微,看完了也不知道這集講了什麼,隻能從每集最後一個鏡頭,也就是女主給爸爸寫信知道,哦,這集結束了。這也導緻最後這個寫信環節(總結本集中心思想)的設置徒有其表。
其中快速的片段式的剪輯讓整部劇有種情景劇的觀感(可以理解或許是為了讓節奏更快,亦或迎合現在的短視頻式拍攝手法),觀衆實際上很難從零碎的劇情中感受到連貫的主旨和情緒的力量。(另外前面提到主角們的觀點輸出,也常常是零碎又和最後的總結毫無關聯,也增加了割裂感。)
相比較同樣這麼設計的日劇韓劇,每集承載的内容量足夠多,讓你覺得一集之内發生了好多事情,且有頭有尾,有血有肉,這時候片頭/尾的獨白才對觀衆起效。
更重要的是,整部劇的主題,也就是所謂“突如其來的假期”,它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是女主和媽媽的關系嗎?是女主對自我、對人生的認知嗎?是女主如何面對未來的人生嗎?至少到目前,我沒有看出來。仿佛接受了一堆似有而無的想法輸出,但就是不知道它要說什麼。
另外,部分細節的設置略顯漂浮。比如女主在路邊看到的沙發,這個日劇中常用的梗,換到中國就有些水土不服。在中國,你會在路邊看到别人扔掉的沙發就直接躺上去甚至想要搬回家嗎?兩個女生會在半夜坐在被人扔在路邊的沙發上喝酒聊天嗎?這個點借鑒的太明顯,很讓人遺憾。
隻能說,除了“努力想要做好”的編劇之外,能給劇加分的,還是服化道和主角生動的演技(排除個别人)。比如把它當做一部看着開心的情景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