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尔克斯的这本书早就有所耳闻,可一直没有机会读完。正好翻到它改编的电影,花了一个下午慢慢看完,以下观点仅针对电影,与原著无关。

首先从故事整体的流畅性和画面的拍摄来说,它是过关的。在短短两个小时讲述了一本书的内容,虽显得有些局促和单薄,但勉强达到了及格线。同时,电影拍摄的手法也不赖,光影布置、镜头转化、场景设计都极为专业,也算是对得起现在豆瓣7.4的分数。

之所以只打三分,是因为它的主题,如果是为了讲述爱情,甚至是某些人口中所说的“旷世奇恋”,那在我看来,这是啪啪打脸。如果你强硬地说,“这是爱情呀,一个男人等了一个女人五十多年,为了她一直不结婚,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我只能说,也许你是被虚假的爱情所洗脑了。从电影所描述的内容来看,男主和女主靠一个眼神就相互确认心迹,而后便靠信件吐露心声。所有的关于爱情的产生的缘由就在这截然而止了,后面就开始了漫长时间里男主的苦苦相思。

Excuse me?连《花束般的恋爱》里男女主爱好一致互相有许多共同话题这个“爱情产生的契机”在一些人看来都是“报菜名”的恋爱,到你这部电影里,一见钟情互相送信就成了“矢志不渝”的爱情的开端?感情产生的太过突兀且莫名其妙,不排除书中其实花了很大篇幅描述但电影由于形式的局限没有展现出来,我所看到的就是一个擅长写情诗的文青靠说些不切实际的美妙语言勾搭女孩,单纯的女孩还因此上当了的可笑故事,堪比当今社会的网恋。难道这就是心灵的契合?不可思议。

在这样荒诞的爱情开始后,终于出现了正常的人,也就是女主的父亲,在那个社会的偏功利的做骡马生意的人,知道这胡搅蛮缠的小孩子爱情的虚假并强行让二人分开。而男主也在女主接受现实嫁给医生后开始本性暴露,记录自己用花言巧语骗来的一个又一个女人的名字,并与她们做爱,美名其曰是“排遣孤独”,还自我洗脑认为自己从未停止过爱女主。最后的结局更为荒谬,为了强行证明二者的爱情,医生死亡,男主借机上位,并终于实现了他的一生夙愿——“和女主做爱”。而女主为什么同意了这件事呢,我觉得是出于“愧疚”,她以为男主一直没有停止爱她,也以为他“可能”还保持了童贞,可能有各种缘由,但绝对不可能是“她爱他”。男主为什么坚持追求女主呢?正如热评所说,有可能男主爱的是当年那个“冲动且勇敢的自己”。很搞笑,最后两个人,没有一个是有“爱”的。

以至于,我觉得整部影片都是在论证这个主题——“love is an illusion”,如果说导演的本意是想让观影者明确爱情的荒唐和不可信,嘲笑“相信爱情的可怜人”,那这部影片值得打五星。因为它做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