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着夕陽漸漸西沉,但天突然變暗,你還是會感到驚訝。”
這段是主角猶太人吉爾斯第一次見到中隊長時脫口成的詩,以當時的境地,我嘗試更為直白地翻譯,“我們看着戰争的陰霾籠罩向更廣闊的大地,但當死亡的槍口朝向自己時還是會感到害怕。”
一·
  二戰是一段極為慘痛的曆史,以這段曆史為背景的好電影也不在少數,《美麗人生》《至暗時刻》《鋼琴家》……
這部《波斯語課》同樣有它的閃光點,就是這個巧思,一門建立在2840個名字,2840條鮮活的生命之上的,全世界隻有兩個人能聽懂的語言。
  這門語言是脆弱的,脆弱到但凡軍官多一份良心,多一份對死去之人名字的尊重,這場謊言都将立即轟然倒塌。
  是美麗的,每一個單詞都是為人父母對孩子最殷切的期待與最真摯的祝福。
  同時,這門語言也是偉大的,2840個已死之人的名字為幸存者構建生的大道,而幸存者又是這2840個受難者曾經鮮活生命的唯一見證。
  影片情節圍繞這個巧思展開,在最後主角坐在那兒一個個複訴名字時将感情推向高潮,我情不自禁地哭了,他在念名字時回憶的是那段被死亡的槍口對準腦門的日子,而戰争的陰霾籠罩之處又豈是僅僅電影裡的那些?又有多少真實存在的人連名字都沒能留下?
二·
  在《奧斯維辛:一部曆史》中,有這樣一句話,“人的處境對個人行為的影響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影片中的軍官是我認為全片塑造得最為成功的人物,除了主角和軍官,剩餘人物多少有些臉譜化和工具化,特别是殺死真正波斯人的那對兄弟,擔任推動情節的重要人物但描繪匆匆,造成了影片邏輯上的一個缺陷。
  但是軍官,我知道他想開餐館很自律,愛寫詩有強迫症,追求嚴謹信守諾言,當然,還有極大可能是個gay。
  不容置疑的,他就是個劊子手,盡管他自我辯駁說不殺人,但他确确實實,同所有其他納粹士兵與軍官一樣,是個徹頭徹尾的惡魔。
  這就是境地對一個人的改變,要是沒有戰争,那些愛打小報告,讨厭吃鳕魚,談情說愛的軍官也應當是一個個普通人。

  我在影片中目睹着"人之惡",這段曆史所帶來的巨大悲傷無可比拟,人是不健忘就活不下去的生物,但對于整個人類來說,每一段曆史,尤其是帶來慘痛教訓的曆史更應當時時警醒每個個體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