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多次回避了殺戮和鮮血,采用了一種相對溫和、平淡而又相當高明的表現手法,這絲毫沒有淡化戰争的殘酷,觀衆能通過種種細節或畫面對比看到戰争帶給各國人民的苦難。

喬伊經曆了戰争始末,并在這期間表現了生命的抗争和頑強。另外,它也見證了科技飛躍的時代背景下,一戰向人間煉獄的飛速轉變。
第二幕情節,德軍擊潰了英軍那頗具騎士精神的沖鋒後,德軍士官居然對英軍士官進行說教:"What? Did you think that a garrison on open ground would go undenfended?" 言語中甚至有些責備,而非勝利者發出的嘲弄。
短短幾年後,舊歐陸的騎士精神早已煙消雲散,戰争所涉及到的一切都在适應戰争:軍裝的舒适性和觀賞性完全讓步于實用性;榮耀的沖陣騎兵被冰冷的機械造物取代;為敵人保留的同情被殺戮的慣性擠占。死亡、腐爛、麻木、猜疑席卷了戰争中的一切。

說兩個我感觸比較深的地方:
① 法國老果農道出勇氣在戰争中有多種形式。誠然,在戰争中,不是非要舉槍禦敵才能體現勇氣。老果農孫女的遭遇也令人心碎,結尾老人的話暗示她沒能挺過戰争。
② 當一匹馬出現在沒人能存活的交戰場,兩軍各有一個不怕死的“笨蛋”走出戰壕想要救馬,雙方從一開始的互相戒備到合力營救。戰壕中抛出的鐵鉗、圍觀戰馬的士兵、衆籌出的29英鎊,一個戰場上的驚異之物牽扯住了所有士兵的心,這一抹戰争中的荒誕色彩,讓我想起了《西線無戰事》最後保羅捉蝴蝶的場景。喬伊和艾伯特重逢那一段,氣氛烘托得太好了,情不自禁地流了淚。

我認為《戰馬》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戰争電影,斯導又一次展示了他駕馭戰争片的強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