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注.一篇極個人、且松散的觀後感。觀者自辨。

喜歡的人對我說:好啊,有機會一起去(博物館)吧……像《堤》裡一樣。于是我看了這部短片。

短片很美。電影的一大魅力,部分正來自于所有靜止圖像的連續播放與集合,但是“幻燈片圖文解說”的形式,讓這一生效過程變得更明顯、更可見了。

導演的注視、男主人公的注視...所有的注視都很美。回憶也很美,但回憶隻是一幀幀碎片,盡管在故事中,人似乎可以借由某種方式回到過去、參與過去,但導演仍然借表達的形式彰顯了回憶的不可延續與不可追溯。

男子的最後一死是邏輯必然的死。回憶不可回,否則又何須費力穿梭,去躲過不可躲過的未來呢。

對于現實之中的你我,當下難以抓住,但至少可以試着去抓住。未來最不可琢磨也最美好的地方,就在于其可能性。而回憶最美好也最令人歎息的,就在于回憶不可回吧。

回憶正因為永遠在對岸,在堤上,才讓人可以輕松看待。就如同王維的詩歌所言,「隔浦望人家,遙遙不相識」,那對岸的風景人事,就留在對岸好了。歎息也是美的。

影像中,回憶如普魯斯特的童年碎片般定格、散落,男女主人公的博物館相遇是快樂最高點。人生中最富希望時也最痛,悲恸是短促的沉默和情人臉上未解的困惑。記憶結成莫比烏斯環,抖落時間中穿梭流浪的你我。

好啊,有機會一起去博物館吧……像《堤》裡一樣。

...
最喜歡的一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