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東亞影視叙事中,磨難就是寶藏,受苦等于善良,善良帶來幸運,幸運鑄就成功,往往在影片的結尾,受盡磨難的人們終于有了平靜的生活,接着一定會善良地原諒一切傷害過自己的人,放下仇恨,立地成佛。
這給我們帶來的影響是,從小我們就認為吃苦才能成功,不經曆失敗無法得見彩虹,人生的坎坷都是珍貴的寶藏,接受苦難,我們被傷害了總是反思自己,要求自己善良,要求自己忍耐,要求自己原諒,勸自己說“好人有好報,惡人有惡報”。“東亞人要是能把十分之一的忍耐精神用于創造,東亞的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早就超越歐美不知道多年了。”
但是現實生活從來不是這樣,現實生活裡,苦難從來不承載“一定能成功”的意義;“為了原諒而原諒”也隻會讓我們看起來更好欺負,從而陷入習得性無助;而過分的善良隻會帶來無盡的内耗與自我道德綁架。現實是叢林法則,不是佛光普照。』
就算成長以後不能像文東恩那樣快意恩仇,也感謝此片給予了大量被霸淩者溫暖的光,以及舔舐了無法徹底結痂的心靈創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