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部电影的评论很多了,我想从我的一份媒体电影资料套装收藏说起,聊一聊米拉麦克斯公司关于这个电影项目的推广策略吧,因为我始终对这个公司保持着兴趣。

...

这是发行方为推广这部电影而向媒体寄送的资料套装,包括:文件夹封面、剧情简介页(有详细的演员列表与制作团队信息)、 “SAMPLE AD” 页面(广告样张,用于媒体排版参考,但注明“不可复印用于发布)、哑光银盐黑白剧照3张(冲洗精良,右下角标有“Buena Vista Television”版权标志)、彩色幻灯片3片枚(每片 35mm 尺寸,上标 PULP FICTION 与 Buena Vista 片头编号)、幻灯片说明页(明确表示可以向 Buena Vista 索取 8”x10” 彩照和更多幻灯片)。

...
...

从这份套装可以看出,虽然是一个推广低成本独立影片的小电影公司,但他们的操作是很规范、很专业的。在策略方面,米拉麦克斯公司在推广昆汀·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时,采取了非常有战略性和具有电影史意义的宣传方式,这在独立电影界留下了深远影响。

1. 戛纳电影节的成功是宣传的转折点
《低俗小说》在1994年戛纳获得金棕榈奖,这是米拉麦克斯提前布局的一部分。先是积极送展,得奖后打出“金棕榈大奖影片”的旗号,使影片从独立电影迅速走向主流市场。

2. 将独立片包装成主流爆款
虽然预算只有约800万美元,仅用7周制作完成,米拉麦克斯却用的是大明星,并用大片式的宣传预算和策略包装它;比如用精心设计的海报、广泛铺设的影院预告片、媒体曝光等。主海报中乌玛·瑟曼的造型成为了视觉锚点之一,具有极高的辨识度,也成为了后来的重要文化符号。

...

3. 精明的奖季运作
哈维·温斯坦(米拉麦克斯掌门人,后因丑闻缠身)在奥斯卡季非常擅长拉票,他组织了很多专门面向奥斯卡评审的“观影会”、“私密晚宴”,让传统学院成员接触到昆汀的创作理念。《低俗小说》虽然题材暴力、结构非线性,却依然成功获得7项奥斯卡提名,并最终赢得了最佳原创剧本奖。

...

4. “文艺 + 暴力”的新市场定位
在这之前,“文艺”与“暴力”是不相融的两条平行线,米拉麦克斯却创造出一个新路线:暴力美学+流行文化+作家型导演,专门吸引年轻观众和城市文化圈,这种类型以前几乎不会获得主流奖项和大范围商业发行。昆汀·塔伦蒂诺因此被推成90年代独立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

...

5. 话题营销与角色塑造
推广中强调电影中角色的“酷感”,包括约翰·特拉沃尔塔的复出(这是他事业的转折点),以及山缪尔·杰克逊的密集台词和极具张力的表演。米拉麦克斯善于让影评人和潮流文化媒体参与话题制造,将电影与“反主流文化”捆绑,极大吸引了当时的青年群体。包括现在的豆瓣影评,很多人的着眼点还是放在“非主流、反装逼……”这么个层面上。

6. 海外市场的激进拓展
米拉麦克斯大力进军国际市场,《低俗小说》被卖到全球多个国家。其法国、德国、日本等版本宣传材料均为当地定制,不同的地区运用不同的推广策略,非常注重“全球传播但本地渗透”的原则,工作做得非常细。

...

总之,米拉麦克斯在推广《低俗小说》时,打破了传统独立电影默默无闻的局限,让这类电影也能走向主流院线、进入奥斯卡赛道,开创了独立片商业化的新局面。这也为后来的《英国病人》、《莎翁情史》等米拉麦克斯电影的奥斯卡成功奠定了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