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超級難看。非常失望,甚至想向片方索要精神損失費。

我盡量不劇透(不過這玩意兒也沒什麼有價值的東西可以劇透)。

整體來看,劇本有很濃的ai感,絕對絕對用了ai(請支付給ai勞務費)。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平庸。雖說人也可以平庸,但是ai的工作原理就是把已有的成果放進絞肉機打碎再拼合起來。電影情節拼合感很重,兼有異形、大白鲨據說還有哥斯拉的風格(聽起來像是誇獎實際不是)。而且ai因為是為人服務的工具,它受很多規則約束,做不到主動越界,進而無法構造出真實的矛盾,各方各面它都沒有能力塑造出有個性有血肉的飽滿的人物。

列舉一些内容:1.斯嘉麗扮演的是受雇的退役特種兵,有一段情節是她與戰友寒暄聊及已故的戰友,兩人都很悲痛,但死掉的這個人與前作無關,與恐龍無關,與恐龍相關研究無關,删掉這段情節不會對整體劇情造成任何影響。(ai的特點之一:空洞)
2.在93年的侏羅紀公園裡,白胡子肯德基老頭親自前往小島是因為他本來就是一個很有童心且熱愛恐龍的老頭,而且他對恐龍研究很了解。但是這一部裡的出資人,其身份是醫藥公司的老闆(還是股東),他需要恐龍的基因做醫藥研究。這種人是最惜命的。他不可能親自登島,他隻會在現代化玻璃幕牆的摩天大樓裡坐等雇傭兵送來他想要的樣本。(角色設定與行為邏輯矛盾)
3.電影采用雙線叙事,一邊是取恐龍基因的行動小組,一邊是家庭出海偶遇恐龍(?請問是抽簽抽到的組合嗎)。沒有人想在恐龍電影裡看家庭劇情。一家四口的組合裡(父親,大女兒,二女兒,大女兒男朋友),沒有一個人喜歡恐龍,沒有一個人與恐龍有關,父親的台詞三句不離it's alright;大女兒的男朋友仿佛有什麼智力障礙一樣,台詞和行動永遠莫名其妙,而大女兒還要因為她對象和老爸吵架;小女兒充當了一個吃零食的角色。這裡的家庭塑造就如同喝醉了酒的蜘蛛織的網一樣,亂七八糟一吹就破。
4.有一個角色是研究恐龍的博士,他加入這個行動小組的原因是人們已經不再對恐龍有興趣,博物館一個星期隻賣出去12張票,他快失業了。科學家靠博物館門票收入活着的嗎?不都是在博物館挂個名嗎?普通民衆對恐龍感不感興趣對他的研究工作有任何影響嗎?也許有點影響,但不能構成他加入行動小組的動機。于是,醫藥公司的大老闆,說:你可以親眼看到野生恐龍诶~ 博士: I'm in. 于是他後期的作用就是:這是什麼什麼龍,那是什麼什麼龍。以及親手摸到恐龍的時候擠兩滴眼淚。
行動中後期他不認同醫藥公司的價值觀,他認為醫藥公司研究出新藥之後會賣得很貴,說醫學應該help all of us, instead of some of us.話說的挺對,但是醫藥研究本來就是投入巨大、研發漫長甚至可能沒有成果的事情,很多原研藥賣的貴就是因為第一顆藥的成本高昂,還會犧牲無數小白鼠、兔子、比格犬、猴子,有些藥在動物身上起作用但臨床就是無論如何也不見效,他作為科學家似乎沒有意識到?更何況在原研藥之外還有很多效果也不差的仿制藥。借醫藥公司的資金和手段獲取了研究資料再出賣醫藥公司,有沒有契約精神啊?更離譜的是,當科學家提出這個想法後,就這麼三言兩語說動了為錢而來的雇傭兵。所有人的行動邏輯都是一塌糊塗的。
5.說說本電影名義主角,恐龍,的塑造。人比恐龍多。去你大爺的,姐是來看人的嗎?
恐龍的智商、行動速度、攻擊力都被刻意大大削弱。恐龍咬不穿橡皮艇?撞不碎小石橋?狡猾機敏的迅猛龍本來要襲擊在樹林裡尿尿的大女兒的男朋友,你猜怎麼着,迅猛龍被伏擊的翼龍叼走了。毫無防備的上廁所人士毫發無傷,恐龍間的搏殺結束後他還繼續尿尿...救命。我想看他被恐龍吃掉。
腕龍,尾巴設計得很奇怪,雖然電影的背景是恐龍在這裡變異了,但腕龍尾巴的長度超過了軀幹,而且非常非常細,和電線一樣,這一看就有問題。
變異的T-rex— D-rex,形象設計非常醜,額頭有巨大的隆起,眼睛很小,行動很慢,在樹林裡居然沒殺掉一個手裡拿着信号彈的人類。
三角龍幼崽,被塑造成了,給點人類零食就會搖尾巴跟上的狗。居然被小孩裝進了書包裡。太荒唐了。說到這裡簡直失去寫review的力氣...
6.配樂,93版電影片尾曲有中退休老人被返聘結果片方太無良極盡壓榨之手段,反複播放,各種變奏。
場景,有明顯借鑒93版裡我最喜歡的廚房追逐戰的設計,但所謂借鑒也不過是,抄了個場景布置,堪稱本科生抄國際期刊。

把我買票的錢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