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緣巧合看了這部。

一部分原因可能真的是作為一名春晚擁趸的内心召喚,很長一段時間,春晚是北方人的春晚,時至今日,春晚對北方人都不再重要了,脫口秀大會5江梓浩說的那些春晚梗,真的是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

曾經的春晚是紐帶。可能不能代表整個北方地區,甚至不能代表我出生的家鄉,可能隻能代表一個小小的市區吧。春晚一方面是團圓的紐帶,或者說是親情的紐帶,大年三十一家人圍坐在熱乎乎的屋子裡,外面北風呼嘯,可能還夾雜着些雪花,等着好笑的小品,下餃子時還擔心錯過,即使明白從明天開始就會在各大衛視重播,甚至在未來的一年,都會在各種晚上五點半到六點半的茶餘飯後休閑節目中一直播放;鞭炮聲太大聽不清時,都會超級想要直播字幕。那些金句或者現在所說的爆梗,會在春晚這一刻成為家人的内部梗,一家人開心,很多時候比一個人開心來的更加刻骨銘心,獨樂樂不如衆樂樂。另一方面是共享快樂的紐帶,從春晚的第二天開始,春晚的魔力就會開始發力,你會忍不住地将其中有意思的地方應用到你的生活中,先是圍繞春節期間出現在身邊的親戚朋友,直至開學後擴散到各大學校,「沒事走兩步」、「下蛋公雞公雞中的戰鬥機」、「打敗你的不是天真是無邪」(原來這是早期的諧音梗),成為課間午休插科打诨的主力軍。

時至今日,每年的春晚還是會看,最期待的還是小品,時不時也會有其他喜歡的節目,如「隻此青綠」,還有少林寺那個人海戰術的節目。對于人海戰術的應用,其實是有些糾結的,一方面覺得讓如此衆多的人整齊劃一去呈現意想不到的效果真的是直的人追求的藝術表現形式麼,另一方面又覺得,這很中國特色。

春晚的地位确實大不如從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春晚的綜合性無法滿足新一代對投其所好的精準追求,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現在舞台多了,春晚不再是那個「上了就能火」的「紅之保證」。

當一個事情大家都喜歡的時候,堅持起來其實容易;當大多數人開始質疑并不再喜歡時,堅持反而難能可貴。這也是看這個電影時開始覺得荒誕,後面卻有種被感動的回甘,我不知道是不是為了舉辦春晚而舉辦春晚,但是我知道的是,曾經關于春晚的記憶和互動,保質期可以堅持很多年;但無可厚非的是,近幾年的春晚,記憶點越來越少,因為無法滿足人們多樣化的追求,因為出現了很多比春晚更精彩的東西,但是有一點是不可以被忽略的,不隻是春晚的記憶點少了,其實在流媒體的沖擊下,人們對于任何事情的記憶點都少了,就像全球範圍内的鳗魚數量都在急劇減少,當擾包括你面前的這碗鳗魚炒飯(謝謝@蛋卷),所以這不是春晚的錯。

我仍舊覺得舉辦春晚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因為耗時耗力,隻為了讓人們更喜氣洋洋地度過零點鐘聲前的無聊時光,很多時候為了什麼開心不重要,隻要當時是開心的,就已經很好,即使吐槽春晚讓你開心,那也算是春晚作出的貢獻了吧。

劇中演員的表現都很真實,整個過程也都很真實,甚至紮心,不乏有種黑色幽默的感覺,片尾曲很好聽,韻腳也不覺得尴尬,認真看了下胖虎海報上的那副對聯,真的是棒。

上聯:逢虎年 辦虎事 虎頭虎腦過大年

下聯:虎喊虎 虎呼虎 虎護虎糊虎弧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