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尾至安和大叔偶遇——風輕雲淡 歲月靜好

由于閨蜜的兩次極力安利和多次聊天推薦韓劇《我的大叔》,在這個假期的尾巴上終于像履行承諾、完成作業一樣看完了,被劇情、被大叔的形象吸引、溫暖到。

全劇最打動我的是對“人情”的細膩捕捉(在看過的為數不多的韓劇中總能被質樸、細膩的親情、友情所感動),對人到中年不上不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生活境遇和挫敗落寞的狀态的呈現。還有韓劇中裡每一個人物,不管是主角還是配角都很飽滿,個性特征突出,都有動人之處。而國産劇這方面不足,很臉譜化。

追劇時,大叔一出鏡,他的形象和整體氣質就戳到了我,是我喜歡的類型,相比較都俊英那種外形特别俊朗有型的不是我的菜。大叔苦澀、委屈而不得伸張獨自承受乃至犧牲,讓我又不由得帶入覺得這也是自己。而大叔又那麼善良、包容,心懷每一位家人、朋友、同事,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動去鏟除每一個人生活的障礙,希望大家都生活得快樂無憂,而自己卻拖着“千斤萬斤的身體”無怨無悔地接受、承受、忍受着家庭和工作的壓力與屈辱。這又讓我覺得自己還不夠善良、包容,為身邊的人做得太少了。也會擔心大叔這樣的狀态最後被壓垮,幸好有出世的謙德安慰開解他——“千斤萬斤重的從來不是你的身體,而是你的心”“你先讓自己變得幸福吧,不要再管該死的犧牲了”讓他得以喘息,卸下心上的重壓,有勇氣保持善良但也敢于在工作中争取自己的權益。

謙德的角色設置,或許就是紛擾紅塵生活的一股清流。他和寺廟的每一次出現,都是紅塵中的人遇到事情需要心靈的慰藉,比如媽媽、大叔、正熙去寺廟,媽媽操心兒子,大叔面臨家庭、事業的困境,正熙為情所困。這可能也是提醒我們為自己的生活留一個口,不要在紅塵事中陷得太深,凡事盡心盡力但不要執迷不悟、不能自拔。謙德說他是這個小區的罪人,但其實從另一個角度說他是這個小區的福星,是每一個人困境時的柳暗花明。所以,這一幫發小兄弟非常幸福,在一地雞毛、各有各的不如意的生活中他們擁有完美牢固的情感支撐體系——小酒館的每日吐槽釋壓,周日清晨足球隊的身心釋放,謙德适時地指點迷津。良好的生活大緻是物質有保障,有親情、友情的支撐,愛情是額外的饋贈。在小酒館的大聚會中,大嫂不顧衆人示意阻攔酒後真言批判正熙,最後讓正熙說出打破謙德是禁語的禁忌,是在解開正熙的心結,同時這一段也讓我看到她和大哥會和好的兆頭,因為他們共同的成長環境和感情基礎太深厚了。

...
大哥心目中三兄弟巅峰人生

...
媽媽生日家庭聚會

能想到的打動我的情節:

1. 大哥打掃樓梯被人刁難而屈辱下跪,媽媽看到傷心、心疼地默默離開。看到這我哭了。大叔得知後,表面平靜沒有弟弟的張牙舞爪,但卻很man地處理了事情。從這對大叔才慢慢有了新的認識。

2. 在正熙家酒館,大家調侃自嘲地高談闊論大韓民國酒文化,搞笑又很親切,想分享給爸爸以及爸爸的酒友哥們那些已經都不再年輕的叔叔們。感慨編劇、導演對生活的捕捉太厲害了!

3. 大叔和光日打架時得知至安殺死了光日的父親并沒有被驚訝到厭惡至恩,而是說“應該殺”,至安戴着耳機聽到後痛哭流涕。隻要被一個相知的人理解了,一切的委屈仿佛都不算什麼了。不哭不是不痛,是心寒心死哭不出來。哭是心熱了!

4. 在正熙家酒館,弟弟給崔宥拉介紹這都是她喜歡的失敗的人,介紹每一個人曾經幹什麼現在幹什麼,以及崔宥拉說看到導演這麼失敗還過得很好突然就覺得失敗沒什麼,感覺很良好。全場大家的表情都是尴尬窘迫,隻有宥拉面帶純真的笑容開心地講着。剛出道的她經曆了多麼深的挫敗傷痛,生活雖然沉淪萎靡但她沒有對世界生恨、向外投以怨恨,在尋求自我的和解的突破。

5. 弟弟對崔宥拉說“跟你回去就是上床,第二天還是上床……然後結婚,你願意這樣嗎?”以及最後主動和宥拉分手。對于弟弟的感情這部分我其實沒怎麼懂,琢磨不透弟弟長發略掩蓋的面部的表情和内心世界。大叔委屈忍讓看似軟弱,弟弟遇事動辄就要打架看似兇猛,但其實是不是弟弟才是那個内心軟弱、有恐懼的人。就像最後弟弟說看電視看到12歲的孩子要像成人那樣面對生活時看不去關機了,第二天看完了,感慨幸好看完了“原來每個人都有自愈的能力”,是不是在之前的生活中他有太多的不敢面對,現在覺醒,所以也開始寫新劇本了。

6. 至安奶奶的葬禮,這是大哥對心中理想葬禮的打造,是他設想的母親葬禮的預演。可能是現實生活太憋屈、心酸了,才更希望在這樣的場合能熱鬧、揚眉吐氣。清潔工大叔在吊唁時說奶奶是幸福的人、有福的人,是至安有了“歸宿”,奶奶走得安心了。

7. 兄弟清掃公司成立開業時舉辦的拜豬的儀式,往豬耳朵、豬鼻子裡塞錢。不管是葬禮上叩拜行禮的莊重,日常見面、送别的躬身施禮,以及這樣的儀式,都讓我覺得韓國确實把傳統文化繼承地比我們好太多了,這樣的儀式代表的是一種内心的敬畏,令人心安。

至安對大叔說他是很好很不錯的人,遇到他讓自己知道人可以這樣活着、可以是這樣的!我想到我和H多次讨論過身邊太多的人活得不像“人”、怎麼才能活出個“人”樣。在四十不惑前我們還在探索,有委屈憤怒但依然堅守,希望活得心安理得、坦坦蕩蕩,活出“人”樣,再可能或許也可以照亮他人的路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