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主人:尼克@Slim Xu;嘉賓(或許常駐):抄抄@飛雪嘩嘩寶貝馬/@crascopy】
沒有用的引子
尼克:我們先做個簡單自我介紹,這是我的頻道,我是尼克,然後這個是我想做的一個暫時的僞播客系列,主要想做的是對現在一些熱映電影看完之後的實時的reaction,這樣一定程度上也是減少我自己做視頻的工作量,這樣也方便把我真實的想法及時反映出來。然後看電影嘛,總會抓一個朋友,這位就是本期的嘉賓,你想大家怎麼稱呼你呢?
抄抄:就叫我“抄抄”吧!
尼克:OK,抄抄,以後估計你會是我頻道的常駐嘉賓
抄抄:不知道這個頻道能有多少人(觀看),或許就一個人,或許是有幾百個人,anyway
尼克:從我之前的視頻來看,一般沒有太大奇迹的話,都是幾百播放量
回顧《阿凡達1》+對《阿凡達》系列相關熱門言論的看法
尼克:OK那我們今天去看的電影是《阿凡達2:水之道》,我們先總體地、general地來講一下對這部電影的看法。作為嘉賓,你先開始吧
抄抄:我覺得大家最想知道的肯定是這部電影對比第一部如何。我覺得暫先不談第一部興起的方式,這種groundbreaking地打破了當時工業規則的事,我覺得這部整體上來說,你不能期望看到第一部那樣的震撼。我沒有看過多少最近的院線大片,但我可以很放心的說,對比我目前看過的第四階段的漫威,還有目前dc出的一些新片,大家可能會把這些稱為目前好萊塢“賺錢”的标杆、商業片的标杆,我可以放心地講這部電影的層次至少是高過這些電影一個級别的。如果非要讓我做一個對比的話,我覺得《阿凡達2:水之道》在某種程度上很像《黑豹2》,《黑豹2》是一個在視聽,特别是在精神的美學層面,比如說非洲的音樂,和一些視覺和服裝的結合,達到一種某種mv的精神美學高度上,和《阿凡達2》很像,當然《阿凡達2》是全面升級版的。然後《阿凡達2》在劇情上有些許薄弱,但是并不是倉促,隻是某種程度上有點平闆,但是你們不要看了這個總體想法就決定去不去影院,因為我可能對更細節的探讨還在後面
尼克:對我需要解釋一下,因為我們兩人身在國外,畢竟不是英語母語者,我們看這些片子是沒有任何中文字幕的,連英文字幕都沒有,剛開始人物關系在沒有理清的情況下,我們理解上可能會有一些出錯的地方,因此可能會有一些判斷上的錯誤,這個需要講清楚。我來講一下我的吧,我覺得可能就像你說的,《阿凡達1》更多的是“意義”大于“質量”
抄抄:但我先說一下,後面我可能會抛開意義,純說《阿凡達》1、2的質量對比
尼克:我覺得《阿凡達1》是“意義”大于“質量”,當然我也不是說它的質量就很差,但确實是“意義”層面更重要
抄抄:它的意義太重要了
尼克:對,《阿凡達1》就是打開了3D的,可以說是工業技術的全面展開,确實是《阿凡達1》之後,大部分電影開始去嘗試3D規模的(全面)制作,這個确實是《阿凡達1》達到的。這次我們看《阿凡達2》的時候,我們看的是高幀率的,就是部分的片段是48幀播放給我們看的,但是首先它是部分片段,确實沒有達到全篇都是這樣的更高幀去播放,所以我覺得确實還沒有達到原來《阿凡達1》那種工業革命一樣的概念
抄抄:當時《阿凡達2》其實包裝的也是工業革命,因為卡神說要裸眼3D嘛,當然這次并沒有了
尼克:對,但實際并沒有達到,所以比起《阿凡達1》,我的評價可能也是2會比1差一些。我覺得應該是大部分人也會認可下這個觀點。其實它部分的那個“48幀”是做的非常流暢的,真的是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再加上有3D的效果在
抄抄:我之前隻在一些修複的短視頻上能看到這種“更高幀率”,但在電影院這種放大片的場景是很少見的
尼克:對于《阿凡達2》的劇情,就像剛才說的,我們在連英文字幕都沒有的情況下,可能需要更多時間去消化一下。給我的感覺是,《阿凡達1》的劇情部分取材自經典西部片《與狼共舞》,然後這次明顯是自己去寫的劇情,再沒有參考藍本,内核上可能會稍微相對弱一點,畢竟《與狼共舞》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西部片,這也不需要我一個人的認可
抄抄:順便說一下,我覺得《阿凡達1》的劇情不是差,隻是保守而已,“保守”跟“差”是有本質的區别
尼克:對,之後我們會詳細談到這一點,我覺得《阿凡達2》确實是相對不如《阿凡達1》,但是你說值得去看嗎,我覺得那肯定是值得去的
抄抄:現在穿插一句,我對《阿凡達1》的評價非常高,所以不需要放低期待
尼克:正好談到了和《阿凡達1》劇情相比的問題,我們就來深入地談一下。這次《阿凡達2》的熱映期間,甚至在熱映之前的這段時間,大家肯定會拿出《阿凡達1》再去讨論,我在網上有看到過說“《阿凡達1》純靠特效或者是場面,其實劇情很差”的這種說法,抄抄你對這個說法會持有什麼樣的一個态度或者是觀點?
抄抄:我覺得他們,可能說的難聽一點,就是對于“劇情怎麼樣是好”的看法是狹隘的,因為就像我剛才說的,“保守”并不等于“劇情差”,比如說,不是把“阿凡達”拍成某種探案故事,拍成某種一個結扣一個結、最後讓我們頭腦完全燒不過來的(故事),或者是諾蘭那種高概念電影,不是那樣才叫“劇情好”,我覺得這種理解是狹隘的。我們看劇情,需要看在它的電影風格本身下,(故事)是怎麼服務于電影的,有的人所謂的“劇情中心主義”,但是我告訴你們,電影是關于非常非常多的方面,我們要做的是劇情本身,服務一個好的電影。說“《阿凡達1》劇情本身服務于電影”,我打多少分?,我可以給它打85分以上,從某種層面上,《阿凡達1》是從“靈肉分離”的角度去慢慢探索“泛靈論”,潘多拉星球本身就帶有“泛靈論”的傾向,就是“萬物皆有靈”的設定,慢慢地從“傑克從人類身體分離出來”,從當時高科技低社會的賽博朋克地球、一灘廢水中,慢慢地走向生機勃勃的潘多拉,是這麼一種探索的過程,所以當時所有的以特效為主的奇觀,在這種視角下被合理化了,這是我覺得《阿凡達1》劇情做得最好的地方。所以《阿凡達1》你說劇情差,我并不覺得,我覺得人物關系講得都很清楚,然後包括空間的調度,比如人類住的倉和阿凡達家族中間這些空間的呼應啊、調度啊,這些空間感啊、地理感啊我覺得都做得非常好,所以我覺得劇情本身是沒什麼大問題的。你說它劇情寫得不複雜,是的;劇情寫得不燒腦,是的;概念不高,是的;人物關系不是層層相扣、精彩地一環扣着一環,是的,但是它等于差嗎?不是這樣的
尼克:我非常同意你說的所有觀點。我也特别想補充一下,跳出來《阿凡達》之外,我們來看“電影”本身這個概念,其實電影是挺綜合的一個藝術門類,我覺得如果隻是單從劇情角度判斷這部電影的好壞,那電影本身和文學就沒有任何區别,但實際我們都知道不是這樣子的,電影是一個集齊了故事本身、故事的叙事節奏,包括如何呈現這個故事的鏡頭調度等各種各樣的東西結合在一起的一個,可以說是一個藝術門類,所以我覺得哪怕你覺得可能它的劇情沒有那麼好,但僅這點就判斷,甚至說《阿凡達》是個爛片的,我覺得這種基調就是非常不對的,我覺得本身可能對“電影”這個門類是有誤解的
抄抄:我就說這麼一點,如果你把史上所有的經典電影全部改成文本,就在那兒純讀,我覺得可能很多所謂的經典電影都會瞬間變得一文不值,因為很多經典電影,它可能就是調度為中心,可能就是視覺呈現為中心,可能就是以文化氛圍為中心的,那你就把它本子純拿出來,你就這麼空讀,這有意義嗎?這沒有任何意義。你評價電影,你不能把它任何方面剝開來看,即使你可以把它剝開來分析說這個方面多少分,那個方面多少分,最後你總是要把它合在一起,因為電影是一個總體的藝術,是多感官的藝術
尼克:然後我們繼續來談劇情。第二個經常會出現的一個基調,是說男主傑克是個人奸,就是說他背叛了自己原來的人類群體,反而去幫助一個陌生的群體,你怎麼看待這樣一個說法?
抄抄:我覺得這是一個所謂的代入問題吧。我說的難聽一點,我對這個問題之所以無感,甚至很讨厭所謂“人奸”的概念,是因為什麼呢?是因為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到底應該代入誰,這是一個問題。比如說,我說一個很好笑的例子,我小時候特别喜歡看災難片,例如《隕石撞地球》《2012》,我當時想說,人類怎麼又活下來了?怎麼人類還沒有死完?為什麼?因為當時我們看的是那種奇觀,那些震撼的視覺奇觀,我們不需要跟人物進行任何的代入。在《阿凡達》這部電影裡,它把納美星球構造的那麼完整、那麼鮮活,然後所有納美人物的形象也都可以說躍然紙上,人類在那裡的形象明顯是個偏邪惡的形象,但你非要去代入人類......我覺得這其實是個很低級的說法,(就是)你非要去支持哪一邊?電影不是我們剛剛結束的法國對戰阿根廷的球賽,說你必須支持一邊,就算是球賽,你也并不是真的要支持哪一邊,這是一個問題。不是因為我們是人類,我們就必須要支持人類;不是因為我們是男人,在一個男女對立的影片中我們必須要支持男人,不是這樣的,我們要看到影片怎麼講述這個邏輯,所以我覺得不需要帶入過多的所謂政治性層面上的批判進去,這是超越了影片本身的
尼克:對,其實這個說法之後衍生出來的是說卡梅隆是一個白左思想比較嚴重的一個導演
抄抄:你說這部片子白不白左,我覺得是有點成分沒錯,它是反殖民主義非常明顯的一個主題,這是明确告訴你的,但是這有問題嗎?但你非要把這個問題帶入到“發展中國家的工業發展矛盾vs西方國家的環保主義”這種沖突,然後你非要站一邊說“發展就是硬道理,工業黨就是硬道理,開發就是硬道理。”,然後把所有的環保主義一杆打死,我覺得完全沒必要。就算現實世界中環保主義者确實都是僞君子,确實都是聖母*,但在電影中已經把人類進攻納美星球那種邪惡的面孔建造得非常完備了,在這種完備的世界觀之下,你并不需要帶入電影之外的價值觀的對立沖突進去
尼克:是,我覺得應該要講清楚一個點,納美人居住的這個星球其實是一個完全架空的世界觀,隻是因為電影其中有“人類”這個因素在,其實理論上,“地球”這個元素在《阿凡達》裡面是一個挺弱化的概念,其實接近現實世界的,隻有所謂“人類”這個概念,所以其實《阿凡達》相對是一個挺架空的世界觀,所以我不覺得應該過多的帶入現實到《阿凡達》
抄抄:這部電影的矛盾,你非要把它總結成“人類vs外星人”,其實不應該是這樣的,它應該是一個“本土vs外來殖民者”
尼克:對,這也正好對應了《阿凡達1》取材的《與狼共舞》,因為《與狼共舞》講的就是一個白人男性叛逃自己原來的族群,幫助當地的印第安族群去打擊過來入侵的他的原族群
抄抄:我說句難聽的,如果你換成一部外星人進攻人類、地球(的電影),比如說《洛杉矶之戰》,外星人來地球搶水資源,為什麼沒有人站外星人,外星人來搶水,難道不是“發展就是硬道理”嗎?難道你能說保護地球就是聖母*嗎?
尼克:其實我們想表達觀點是應該更看重行為的合理性,尤其是在這部電影裡塑造過程中的合理性,總體還是要跟着電影去走的
抄抄:當然,如果這部電影隻是一個很無聊的說教,就是聖母、白左宣傳片,那你跳出電影角度去批判也沒事,但問題是《阿凡達》它明顯不是這樣的一部電影,它的世界觀構造、架空地是非常完備的
尼克:而且講句老實話,不談《阿凡達2》,咱們就隻談《阿凡達1》,如果《阿凡達1》隻是普通的說教,甚至是那種所謂的白左思想的說教,就不會站到現在這樣一個影史地位上。我覺得觀衆不是瞎子,我不相信其他族群,包括黃種人和黑人,除了白人以外,對《阿凡達》都是抨擊的态度,我是不這樣相信的,包括其實你看豆瓣,現在《阿凡達1》的分數還是非常高的,說明大家普遍還是(認可的)
抄抄:某種程度上,對這個“人間”概念過于敏感的觀衆,我覺得可能不是卡梅隆的說教做過頭,我覺得可能是自身的反應過頭了,我說的很冒犯
尼克:然後我來多補充一下,是我們之前聊過的一個事兒,關于文娛作品(不光是電影)中意識形态的問題。我們倆主修的其實按道理是新聞專業,但是我們會上傳媒相關的課程,我們在去年上的傳媒課程當中學到過一個知識,一個創作者,尤其是文娛作品的創作者,會無意識地把自己的自身屬性帶進ta的作品中
抄抄:也可以是有意識的,不管是有多少意識
尼克:對,就是無論有意或無意,ta都會把自身屬性帶進去,這個自身屬性自然包括了ta的意識形态,所以我覺得你說《阿凡達》帶有一定的白左思想,我覺得這反而其實是一定的,因為卡梅隆确實就是我們所說的“白男”,這确實是他的自身屬性
抄抄:他是某種程度上的進步派、反殖民者
尼克:他确實是會把這樣的思想帶進去,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的,所以我覺得你說完全解讀不到所謂的那種白左思想嗎,我覺得也不現實,但是我覺得也不能解讀過了頭,就是凡事都不能走極端,
抄抄:就像我昨天談這個問題時說到的一樣,批判和批鬥是有一定的區别的
尼克:是,我們支持嚴格要求一點。我覺得對一個電影嚴格要求一點,包括像卡梅隆這種級别的導演......
抄抄:或者深入探讨時必定會談到中間的意識形态問題
尼克:對,我們倒不是說不支持去嚴格要求《阿凡達》,無論是1還是2的嚴格的品質要求
抄抄:但是目前我看到所有的關于所謂“是人奸”“阿凡達系列背後是白左思想”,沒有一個背後可以說是所謂的深入探讨的
尼克:其實在我看來更多是一種單純的觀點輸出了,他們沒有正兒八經的論據去支撐自己。
抄抄:我覺得從《阿凡達1》的反殖民角度,我覺得我可能可以寫出一篇學術論文,我說《阿凡達2》至于傑克是不是人奸?最後反映出多麼虛僞的白左思想?我覺得背後至少某種意義上是輸出情緒大于論證本身的吧
總體評價《阿凡達2》
尼克:我們關于《阿凡達1》稍微聊的有點多了,我們想回到《阿凡達2》聊聊這個電影本身。我覺得總體我們倆評價應該都是偏正面,按照我自己的評價系統的話,我可能會打8或者是8.5分,就是滿分是10分的情況下,我覺得前兩個小時甚至前兩個半小時都是非常流暢的,就是整體的叙事節奏。抛開故事本身,隻談叙事節奏,其實還是非常流暢的,然後你說人物的話,可能一開始我覺得還是會有點分不清,畢竟一下子傑克一家有了好幾個孩子,尤其是大兒子和二兒子,可能相對會有點分不清
抄抄:這部人物形象上可能會稍微有點平闆一些
尼克:對,但是後來還是把性格上差異的地方塑造出來了
抄抄:畢竟是給了三個小時
尼克:是,畢竟時長放在這裡,但最後我不知道跟不跟我自身确實在憋有關系,可能我覺得最後半個小時稍微有點拖了,包括我們兩個剛出影院的時候有吐槽到,最後那個沉船,然後一家在逃生,那個有點大船的意思,這個不一定是缺點,我們隻是有這個即視感。我覺得總體評價還是一個偏正面,但是我評價應該還是不如《阿凡達1》,我的《阿凡達1》是個九分往上的評價,可能2偏在8或者8.5分這樣子。我印象最深的戲可能是偏中間的時候,應該是二兒子,帶着那個物種(我也不知道叫什麼),就是那個非常巨大的那個鲲、那個物種去遨遊、看看景色,包括無論是海底還是海面上的那些景色,我覺得還是非常壯觀的,尤其是配合部分時候的高幀率加3D的感覺,我覺得真的是非常非常壯觀。你不得不承認,即使沒有像《阿凡達1》掀起一場工業革命,但卡神的完成度還是非常高的。我覺得這個是我印象比較深的一個戲,也不叫戲,就是一個段落
抄抄:我來講講我的看法,我就盡量往總體的去講啊,我先聊缺點吧,我聊最大的缺點在什麼,我覺得這部電影從第一幕和第二幕的前半段,它有一種牽着你走的感覺。第一部,我覺得它最好的地方是什麼呢?是傑克從人類換到納美人的身體,然後再從納美人身體一步步走進他的部落,去感受潘多拉星球的這些奇觀,它以這種探索的形式,把潘多拉這個星球跟美景展現得特别好,然後也(包括)所謂的各種新奇的、讓你的下巴掉下來的那些場景展示得非常好,一步步、層層遞進地走進去、走進去、走進去,從這個人類重工業的世界走向納美人這種“泛靈論”,就是自然皆有靈,從辮子到靈魂樹的精神連接,一步步走進去,然後最後自我升華成為納美人族的領袖,我說這個步驟掌握得特别好,但是第二部呢,可能是因為你剛剛提到的沒有參照任何經典劇本的原因,所以它是有一種牽着你在走(的感覺)。第一幕是把第一部我們看的那些高山的風景啊,那個哈裡路亞山的風景基本上再掃了一遍,然後再通過非常工具人的他們幾個孩子遇險的情節讓他們撤離,到第二幕,到海面,海面上其實一開始也是有點“主題公園”的既視感,從哪邊開始我這種感覺開始降低的呢?可能是你說的那個他們所謂的友誼建立起來的時候,因為他是因為意外脫離了他們的家園以後,他以陌生人的視角去探索整個電影的“水之道”,包括海洋裡兇悍的捕食物種,包括那個所謂的鲲和他建立的友情連接,包括最後小女兒和靈魂樹的連接,還有海洋晚上的熒光場景,終于再次以一個陌生的視角去探索潘多拉所謂的“水之道”,一個獨有的、和1不同的視覺體系,所以從這邊開始,我覺得觀感是一下就上去了。第三幕的決戰,從文戲的角度上,我覺得可能反而沒有第一部決戰那麼好,但從空間調度上來看呢,他反而把一個可能僅限于甲闆(《黑豹2》決戰也是僅限于甲闆,但俗氣多了)的空間運用得非常好,各方的勢力,包括各個角色,我覺得至少都是全是到位的,所有線都圓起來了。如果這部電影有一個分界點,就是第二幕的中段,從之前鏡頭的牽引變成鏡頭去探索,我覺得這個是這部電影終于質量開始走上去,開始慢慢向第一部靠近的一個分界點
尼克:你剛剛提到視角這個問題,我覺得我是比較同意的。我覺得所謂的視角,我想把它講的更詳細一點,其實第一部,當傑克從人類變身成阿凡達,然後去學習納美族的無論是文化或者語言的時候,我們的視角和他的視角是保持一緻的,他也在探索,我們也在跟着探索。剛才提到的二兒子跟着他建立友誼的那個海洋生物時,那個時候我們的視角和電影人物的視角保持一緻了,不僅是要保持一緻,應該這麼說,我們視角保持一緻的情況下,我們獲得的信息理論上也就一緻了,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能代入進去,然後跟着去探索這個雖然已經構建完成,但我們其實沒有完成探索的潘多拉星球,但是前半段是沒有這樣一個視角存在,所以才會有你所說的這種牽引的感覺,我覺得這應該就是它的缺點,确實是前半段沒有(保持一緻)
抄抄:其實前半段我覺得卡梅隆也是有這個機會的,包括從家庭的角度,從那些孩子的角度,用更新奇的角度去探索他們族的風俗,其實也有,但是一筆帶過了。
對《阿凡達2》人物塑造的想法
抄抄:其實我們還可以分人物地去聊,你可以先聊聊這個電影中你對各個人物劇情完成度的評價
尼克:是這樣的,其實我一個在意的點是傑克,因為我覺得傑克其實在前半段呈現出來的一個狀态是......當然他實際劇情中的狀态确實是寄人籬下,但他出來的狀态是偏“軟”的,我覺得可能跟第一部的形象還是有所差距,當然後來其實點出來了他所謂的這個“寄人籬下”或者說軟弱的狀态是有原因的,我現在可能一下想不起來那個台詞是什麼了,忘了是第二幕後面還是第三幕的時候他有一句台詞,和他兒子單獨說話的時候,其實能點出來為什麼他是這樣一個态度,但我覺得可能放在一個偏後面的位置了......哦我想起來,是他知道人類這次進攻其實是陷阱,他跟他兒子說,我知道這是陷阱,所以他才不會主動去進攻,就是一下點出來其實傑克心裡都是很清楚的,他呈現出來那個狀态确實是有原因的,但是我覺得點出來稍微遲了一點,導緻前面的狀态,我感覺大部分觀衆可能會有點不滿,我覺得應該會是這樣,這是我對傑克這個人物的評價
抄抄:我對這個電影總體人物的評價,我不會覺得人物草率,因為我覺得至少最後不管你承認它圓得到底如何,你必須承認的就是它最後全都圓上去了,所有的戲它都有個交代,但是呢,我覺得這部電影如果從一個人物群像戲(的角度)來說,就是從文本上去分析,那确實可能是跟那些真正優秀的電影是有一些差距的。這部電影與其說是一個群像戲,不如說是一個多視角的探索戲,是多視角的冒險
尼克:其實我覺得從我的角度來說,我看的時候一直感覺這是一個拍《阿凡達》子世代的戲。其實像那些首領,包括傑克本身已經不再占據那麼重要的戲份了,重點放在了幾個孩子身上,更多地是拍子世代了
抄抄:不過就算隻從孩子角度的探索來講,我覺得文本層面上确實是他們的人物形象可能還不夠鮮活,一是放的新人物實在是太多了,二是确實就是這部電影的重點不在于此。我覺得這更像是一部多人物的探索戲,而不是一部所謂的真正的在文本層面上的一個群像戲,特别是有些戲我覺得還可以做得更好一點,比如說上校和他的兒子,我覺得上校有一個特别的遺憾,就是他沒有一個探索的機會。他作為一個本來堅定的人類派,現在被轉到一個納美的身體裡,他感受如何呢?你要知道,納美人的身體是可以和這個星球的伊娃,也就是“靈”是可以感同身受的,這時候上校他對這個星球現在的感受如何?他有如何的改變?他換了身體以後,因為阿凡達一直是在探讨靈肉關系,他現在感受是有如何變化?我覺得電影在這個方面沒有深入探讨,我覺得這是個特别遺憾的、一個遺漏的機會
尼克:我想補充一下,關于上校和spider的關系。它最開始我印象比較深,是上校的阿凡達說“我不是他,我隻是擁有了他的記憶”,這個台詞我還是記住的,一直在強調隻是一個有同樣記憶的阿凡達而已,他并不是第一部的那個人類上校,他自己(也)一直在強調這個概念,但是他最後實際認下了spider是他的兒子
抄抄:其實對于這種若有若無的父子情,我覺得在劇情上來講是合理的,但是畢竟沒有給太多時間
尼克:我意思就是描述得不夠多,這是我覺得一個欠缺的地方
抄抄:還有一個我覺得特别遺憾的機會就是《阿凡達2》中間水族和森林族的種族沖突,我覺得有點局限于美式青春片校園霸淩的那種感覺,而且包括他們阿凡達是有五個手指的,傳統的納美人是四個手指,包括這中間所謂的種族沖突,還有阿凡達和純納美人之間的種族沖突,然後海族和森林族之間的排異關系。影片确實給了不少時間去探索,但是探索得很深奧?我覺得并沒有
尼克:對,大體上是比較淺嘗辄止的。包括其實後面兩族各自子時代的矛盾解決、和好交代得也很快,就是感覺挺倉促的,明明電影有三個小時,其實很長,但是這些東西都交代得非常快,你總會感覺應該慢下來去講一講
抄抄:其實因為是為什麼?因為第二部的很多時間花在了所謂的奇觀展示上。我先說一句,我不覺得奇觀展示有錯,奇觀就是《阿凡達》的精髓之一,甚至可以說是生命之一、劇情之一,但是畢竟它的時間長度是有限的,花了一定時間在這裡,所以還是會覺得人物方面的這種種族沖突啊,地外文明和本土文明的沖突啊,這些點做的是不夠深入的。《阿凡達1》在這方面做的深入的原因可能真的還是因為套了一個經典劇本模式的皮,然後《阿凡達2》是卡梅隆和他的團隊親自去編劇的話,可能你确實發現他們在此方面是有些許的捉襟見肘
尼克:是,然後因為《阿凡達2、3》是套拍嘛,所以感覺可能會對《阿凡達3》的劇情有一些擔心了,畢竟看完《阿凡達2》之後會有這樣的感覺。還有什麼需要說的嗎?以上是我們關于對一些具體人物的看法
《阿凡達2》的創新程度?
抄抄:你覺得《阿凡達2》新的東西,就是它新的這種體系,新的主題中心,你覺得如何?就是它作為一部續集,它是真的隻是《阿凡達1》的延續,還是覺得它帶來一些新的東西?你覺得這方面它做的夠嗎?
尼克:你的意思是探索?就是擴展世界觀之類的嗎?還是說?
抄抄:我覺得是總體,就是從電影整體的角度,2真的隻是1的延續,還是?
尼克:其實我覺得是一種拓展,的确是一種拓展,例如納美族有不同的族群,其實在1裡面确實是點出來了,但是沒有給不同的族群展示的時間,那麼《阿凡達2》确實把,例如這個所謂的“水族”,确實是整體的面貌呈現出來了。包括你像可能《阿凡達1》總體是森林包括天空的一些奇觀,那麼《阿凡達2》确實也因為水族的引入,确實多展示到了一些海底的奇觀,所以總體上,理論上的世界觀是沒有擴充的,但是在此世界觀之下,也有了更多的探索,我覺得不單單是個線性的事情,确實有一定的,就是有點像“開屏”一樣的展示
抄抄:是的,我覺得這個比例很恰當。我之所以問你這個問題,其實是因為我覺得2它新的方面給的,其實我個人覺得是有一些不夠的,因為我覺得2的這種新更多像一種遊戲中探索新地圖的這種......
尼克:對對,就是我剛才說的,它實際的世界觀是沒有拓展的
抄抄:對,我覺得它在文本層面有一個主題,第一部的那個“I see you”,它給我的震撼,它其實是屬于透過“肉”直達“靈”、納美族“泛靈論”的一種凝視,但是第二部呢,除此之外它并沒有擴展新的總結,它真的隻是一個地貌更新了,然後海洋做的全不全面?做到了美學角度是非常全面的,但除此之外,它的主題并沒有翻新,甚至對于這種靈肉關系的探讨,我覺得也少了。順便我再說一點,就是這部電影的視效問題,從完全度來說,我覺得這部電影的視效肯定是一百分,沒有話說,但是有個地方我覺得沒有1震撼的點,是因為1的這種陸地上的森林和哈利路亞懸浮山的奇觀,你在地球上是見不到的,但是第二部的這種海洋奇觀,很多其實在地球上......因為海洋本身底下确實是有類似于的這樣的像珊瑚啊,各種各樣的五顔六色這種鱿魚的風格。我覺得某種意義上,這部電影的視效的海洋的美學層面,它的完成度是滿分,但是它的野心,它對新奇觀的探索,我覺得并不如第一部對于哈利路亞山、森林的探索,我覺得這是缺陷之一
尼克:我覺得一定程度上,也是我們,包括卡梅隆自己,對這種所謂的海洋奇觀想象力的有限度,畢竟可能一個例如懸浮在空中的陸地,是可以被想象到,但是可能海洋怎麼去探索這方面的展示,如何去再架構它、再塑造,是我們比較難以想象的,我覺得對卡梅隆也确實是個難題
抄抄:我覺得某種意義上,《阿凡達2》有點像是一個熒光版的《深淵》,而《阿凡達1》可能在影史上,你找不到特别相似的前例
對《阿凡達2》配樂的想法
尼克:我們剛才在人物和奇觀方面聊了不少
抄抄:音樂方面呢?詹姆斯霍納去世了,你覺得音樂方面?
尼克:你覺得呢?音樂方面你比較有發言權一點
抄抄:我覺得,至少在我印象中,可能是比較不如第一部的,這部的作曲家我不太認識,但是我覺得這部電影的配樂能不能提名年度......可能是可以的,但是我可能會更偏向于同類型的《黑豹2》,也是結合了本土文化和新的電子音樂的形式,我覺得我會把它給到《黑豹2》的Ludwig,他的配樂我覺得是更突破性的,而這部《阿凡達2》,尤其在有詹姆斯霍納珠玉在前的情況下,我覺得還是......怎麼說呢?不是不盡人意,但确實是有差距
尼克:對,這個我是完全同意的,總體給我感覺就是沒有什麼特點,從影院出來之後,腦海裡沒有回想起某首旋律,我覺得可能記憶點不是很夠。可能配合劇情來看,帶入感還是有的,但是确實沒有那麼多的記憶點
抄抄:當然我要說一句,《阿凡達2》配樂總體還是比較脫俗的,至少不是好萊塢重低音“哐哐哐”那種程度的配樂,但是确實因為它畢竟是《阿凡達2》嘛,同年有《黑豹2》,有類似形态的配樂,然後前者系列第一部又是詹姆斯霍納配的,所以......
對《阿凡達3》的展望
抄抄:最後要不要再談一下對3的展望?比如3,你想看到什麼?
尼克:我們是已經看到3的副标題了,叫什麼尋種者?就是the seed什麼......我們一開始看到這個标題的時候挺疑惑的,就是不知道它的劇情是什麼樣的一個發展,然後現在看完《阿凡達2》之後,我之前表達了一定的擔心,就是我們剛才說的,它沒有一個比較經典的故事去套用或者說去借鑒,所以對它有一定的擔心。但是我覺得從2中能看出一定的就是所謂為後面的電影埋的一些可以說是伏筆吧,他們的大女兒,明顯我感覺到她是有一個比較獨特的設定在的,她和伊娃連接的時候出現了非常獨特的現象,我覺得這個應該是在為後面埋伏筆,但是是不是在3能展現出來,我覺得不好說
抄抄:我對3的一些期待......雖然我對第二部隻是探索新地圖可能稍微有點不滿。我覺得第三部還是得探索新地圖的、得探索納美的新的地貌,但是在此基礎上,我希望它能更多地去探索伊娃,就是潘多拉星球某種程度上是一種生物互聯網了
尼克:是,而且我插一嘴,我感覺這部裡伊娃的存在感其實不是很強,講句實話
抄抄:我覺得如果這部上,如果給伊娃的這種連接的設計更多的戲份的話,我覺得海洋的奇觀其實是可以跟1裡對比的,就是海洋中伊娃是怎麼運作的,所以我希望3在探索新地圖、探索新人物關系的同時,我覺得不要忘記卡梅隆在這個系列中給我們最驚豔的設定,就是潘多拉這種靈肉分離和萬物連接的這種感覺,它如何在這種精神相連的情況下,實現一個比地球這種高科技帶來的生活更理想的一種烏托邦,我覺得這非常需要再進行更深入的一步探索
尼克:談到伊娃,我突然想到了我們之前交流過的一個點,然後正好再提一下,也是因為伊娃這個點,我們才覺得不能過多地把阿凡達的故事代入現實。因為在潘多拉星球有伊娃這個所在,它的萬物,尤其是一切生物是相連的,思想上是可以共通的,就是我之前舉過的一個例子,就是特攝觀衆是可以理解的,呈現方式有點像《蓋亞奧特曼》,圓谷在《蓋亞奧特曼》裡呈現的一個主要思想,就是這個星球的一切都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它們會一起抵禦所謂的外敵來保護自己,所以就是因為這個設定的存在,我們不建議過多地把《阿凡達》的故事帶入到現實去思考,因為你知道現實裡我們是不可能這樣子,我們不可能達到萬物的思想統一起來
抄抄:因為這部電影在物質上它就是有“泛靈論”的設定,它是整個自然環境的一種人格化,甚至是一種神格化的設定。其實這也借鑒了現實,比如說我們學過的美洲原著民,他們也是有這種信仰,他們認為萬物是有靈的,但是畢竟現實中,很不幸,目前科學并沒有探索出過多關于這種神話的設定。但是在潘博拉星球這個烏托邦裡,它确實是卡梅隆用視覺奇觀,把這個主題建立得非常的好,然後我希望他能在這個最新奇的設定上,希望在第三部探索新地貌、新人物關系、新設定、新奇觀的同時不忘加強這一點。我認為其實3至少在影片的完善角度上是能做到匹敵1的程度,我不知道他卡梅隆在技術的新奇角度上(是否)還能做到這樣,但是我覺得他在影片整體的完成度的工作上能做到更好,甚至是匹敵1,這是我們對3的一些展望
結尾
尼克:然後我覺得我們就聊得差不多了,我們基本上可以說從回顧《阿凡達1》,到展開聊《阿凡達2》,到最後對3的展望,我覺得這就是我們整個看完電影之後立馬的、實時的一個反饋吧
抄抄:是,我們兩個如果有二刷的話,可能也會有一些想法
尼克:對,如果之後出資源了......就像我們開頭提到的,因為我們在國外确實連英文字幕都是沒有的,所以在理解上可能會有一些不妥的地方,所以如果之後有中字資源出來之後,我們二刷可能會有觀點上的更正
抄抄:也會看這部電影在影院看和在家裡的屏幕上看,差距到底有多少
尼克:對,看後續如果能撐得起來做一期内容,我們就把後續補一下
應該看的出來我們兩個對《阿凡達2》總體還是偏一個正向的評價,我們還是覺得就是值得去電影院一看,尤其是如果家附近的電影院有比較好的設備,如果能支持看高幀率的話,我們還是非常推薦去一看的。家裡畢竟移動設備上應該比較難以支撐起這樣的高幀率吧,尤其是它這個高幀率其實不是全程都保持的,它也不是那種現在比較流行的修複出來的高幀率
抄抄:但我要提醒一句,雖然隻有片段,但是某些程度上看起來還是有點頭暈
尼克:對,畢竟配合上了3D效果,确實是(眩暈),而且确實像我身邊有朋友看普通3D都已經有點暈了,再加上高幀率,這個要提醒一下
抄抄:我們的建議是至少休息好,精神打足再去看
尼克:對對畢竟國内疫情我們是有數的,比較嚴重,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咱還是保證安全的問題,看個電影這個都是小事,身體安全比較重要,然後總體上這是我們今天所有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