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怎麼能不算進步呢?哈哈哈。中國電影也能勇敢拍瘋批母女了,這怎麼能不算進步呢?

這部電影的立意也特别的酷,不是在批判什麼,也不是在倡導什麼,更不是在宣貫什麼,ta隻是誠實地記錄了那些人們避之不及的隐秘角落,而這個隐秘角落不是虛弱的,不是陰暗的,也不是羞恥的,ta是夾雜着意識與無意識,摧毀與占有,脆弱與勇敢,疏離與羁絆的瘋批力量!!呵,咱們瘋批就是這麼有力量!

在我以往的觀念裡,瘋批并不是褒義詞,頂多算是一個中性詞,是指一個人的行為表現異于常人,有着過分的執着執拗并帶着毀滅性的力量。但是我在這部電影裡,在導演的講述裡,在張子楓的表演中,在江甯的表情裡,我感受到了瘋批不同以往的魅力,那是一種和自己死磕到底的殘忍,那份殘忍刀刃向内,超越世俗意義上的價值标準,完全屬于江甯自己,她可以盡情的折磨自己、安撫自己、鼓勵自己、否定自己、束縛自己、放任自己、理解自己、懷疑自己、傷害自己、保護自己、殺死自己、複活自己.....這才是瘋批該有的力量。

電影一開始,我先入為主的以為馬伊琍飾演的王霜也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瘋批母親,顯然我小看了導演的功力和馬伊琍的演技。有人不喜歡電影最後的“解釋”,認為沒有必要閃回過往的片段以此來烘托王霜得知女兒人格分裂(對于江甯這種精神疾病該怎麼稱呼我并不知道)後的種種“保護行為”,顯得不高級。但我認為這樣的處理挺有必要,在我看來,這部分的“解釋”并不是在講述王霜作為母親的不易與母女溫情,恰恰相反,這段描述是在補充說明王霜的瘋批特質。王霜不揭穿女兒的另一個人格,幾乎可以肯定不是因為母愛,而是因為她非常需要一個冠軍女兒。王霜明明知道江甯的精神狀态已經非常差了,她還幫着鐘靈刺激江甯,幫着江甯處理屍體,帶着江甯去參賽,并且在醫生朋友不斷打來電話時回應“你沒有看到她(江甯)的狀态,真的,特别好,有時候天才就是會有些不一樣”。一個母親,看到自己的女兒瘋了,她第一時間做的不是帶她看醫生,而是想要利用這份“天才”去獲得一個冠軍,真的是一個了不起的母親,哈哈哈。

我就喜歡這樣“真實”的電影,我們當然應該追求真善美,但也不能拒絕面對自己的陰暗面。你看,瘋批女兒把自己折騰的遍體鱗傷,瘋批媽媽陪着女兒一起折磨女兒,最終結果也沒有那麼壞,這或許可以稱為瘋批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