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這部電影,是因為三體Ⅲ《死神永生》中提到,好奇一個集體極權的組織是如何産生的,怎麼會出現納粹那樣極度團結極度瘋狂的集體,是什麼讓衆多的人沒有自我個性而隻是做一個集體中的一份子?

...

電影《浪潮》


故事以高中課程“獨裁政治”為背景,講述的是在老師的組織引導下,僅用一周時間就将有些原本不相熟甚至有矛盾的選課學生凝聚成一個熱血沸騰的“集體”,而這個集體還在呈現不斷壯大的趨勢。但“集體”的行為激進,不受控制,像浪潮一下快速席卷,最終釀成了不可挽回的後果。


故事中的老師做了哪些?


擺脫原本自由散漫的狀态,在課堂上樹立簡單的規矩,讓學生說話必須舉手起立;

課前做一緻的放松動作,盡管很多人不接受,但老師給出了一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簡單的一緻的目标——讓樓下教室的學生吃天花闆的灰,同時,也在集體的影響和壓力下,所有人都加入;

領導确定集體名稱、隊服、标志、手勢等,但過程中完全讓學生踴躍發言、積極出力,每個人都可以感受到融入集體,在為集體貢獻一份力量,也就萌生了更多的自我價值感。

最終,在事态不可控時,出面阻止,但結果并不太理想。


該集體的發展,在有了最初的引導後,并沒有需要“領導人”的太多幹預,組織就開始了自我發展,有了名稱、标志、隊服、手勢這些一緻性的含有意義的直觀物象的形成,每個人都有了集體融入感,都不自覺的想為集體出一份力量。

在這個集體中,沒有好學生與壞學生之分,大家可以自由發言,積極參與,并獲得尊重,這在叛逆期的青少年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可是這些集體感隻是在最初的幾點事務的确立、組織宣傳等方面可以看到積極的影響。

沒有幹預,就意味着沒有領導,沒有目标,團隊成員停留在熱血的狀态。

這樣的集體缺乏組織章程,沒有紀律,沒有團隊目标,沒有努力方向。它隻是一個好的集體的最初萌芽,沒有嚴肅的紀律約束和方向引導,它就有極大可能偏離向非正常軌道,特别是在這麼一群叛逆熱血的學生中,不可控的發展就成為了“絕對”,也就注定了不會長遠。

...

“熱血”的集體主義


最終悲劇形成的直接因素是組織中的一個極端狂熱分子,但這一結果也是因為前期的不發現、不控制所導緻的,是這種集體放肆發展的濃縮體現。


當然,總會有人提出反對的聲音,但在如此近乎于洗腦的環境中,組織内成員是很難跳脫出來,理性地看待所存利弊、控制自身與集體行為的。如若不出現典型的突破大家原有準繩的事件,成員是很難冷靜下來的。

...


在集體中,力量是奇妙的,集體作出的決定往往是個人永遠不會作出的。

在如此熱血瘋狂的集體中,喪失自我不知不覺,在無形中,“我”可能就不再是“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