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區一位豆友說得很對——對堕胎權的各種剝奪是男權社會對女性最為無恥和殘酷的剝削。堕胎是一個經久不衰甚至有點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導演将它拍出引起廣泛共鳴的切膚之痛,實屬不易,或許這就是女性導演的優勢所在——隻有女人才最理解女人。
随着女主的三次堕胎嘗試(最開始父權欺騙下的保胎注射,到自我懵懂莽撞的嘗試,再到最後孤注一擲的決絕),孕之痛、孕之辱逐步升級加深,在女主第二次嘗試時影院内已有許多觀衆不忍觀看,而自己的子宮似乎随劇情抽痛流血起來。

片中描繪的令我難以想象的一點是,六十年代的法國仍然是一個“蕩婦羞辱”随處可見的社會,人們甚至是年輕人完全回避談性和生理欲望(多麼似曾相識!)。女主也經受了這些。但最令人動容的是,女主的閨蜜Helene對女主的勸解——有性行為并不可恥,生理欲望是正常現象,懷孕與否無關道德和恥辱,隻是運氣和概率問題。然而在片中強勢的“孕辱”之下,這些安慰有些杯水車薪。

大環境下,女主是不幸的,身處六十年代的法國,在别人多次縱情聲色仍能妥善脫身而去時,自己僅一次小小放縱便要付出痛苦的代價。女主又可以說是幸運的,身邊有Jean和Helene這樣的朋友(雖然Jean的下半身思考本性難改真的很氣人,但關鍵時刻還算靠譜);女主也在學業上很有天賦,即使經曆磨難亦能重新擁抱未來;最重要的最大的幸運是,女主昏迷時醫生的診斷“是流産。”

想來真是可笑,明明是整個大環境和制度使女性背負本不該有的痛苦包袱,卻要歸結于“幸與不幸”。醫生的一句診斷可以将一個女人送入牢獄,父權政客們的指手畫腳輕易決定無數婦女的身體與命運——“他們認為保留與否的決定權不在女性。”

如此想來真是越來越心驚膽寒,我們的父權環境是否也如此相似呢?在倒行逆施大流行的今天,“正發生”是否很可能繼續蔓延呢?自由如法國也直到1975年才将堕胎權交與女性。

在下先潤為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