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被預告片小青一句呐喊感動到眼含淚水,在預告片中我想象到這是一部将傳統文化和現代化視聽元素完美結合,充滿導演對白蛇新演繹的電影。B站上了片源,買了,看了,失望了。

首先要肯定演員是極優雅專業的,摘下眼鏡看整體畫面是美的,閉上眼睛聽是動聽,這些都是它優秀所在。至于摘眼鏡看因為特效細節确實沒法推敲(特别是開篇衆蛇扣像和背景因為沒做過渡光影,分裂感嚴重),可這經費所限完全理解不該指責。還要肯定導演和編劇對許仙,法海在人物文本(僅限文本)上的豐富和解構,讓他們看上去更合理。

但是(傳統式的“雖然但是”不出所料又出現了)這些元素是不是可以成為白蛇傳情成為8分以上的電影的理由呢?不能。

粵劇電影很特殊,他通常是政治任務“弘揚傳統文化”。這個電影中故事章節呈現,演員表演形式高度保留,這意味着在粵劇和電影兩種藝術表現形式中粵劇(甲方)是占着絕對話語權的。

粵劇電影每每口号上都是尋求突破,可總在發起者源頭上要争個主次,不考慮觀衆核心訴求:一個感同身受的好(或爽)故事。

為了尊重傳統(甲方),導演減少運鏡,大量使用中全景輔以水墨化的特效背景,幾乎不使用人物特寫。優點是畫面構圖優美,最大化還原了劇院觀衆視角。劣勢同樣明顯,無法産生共情感,他時時刻刻告訴我這就是場劇,很美,台上是粵劇大師,很美,導演美學設計很好,而我就是台下觀衆,欣賞就好。這不免讓我覺得他高高在上,還覺得像是包裝精美的動态Ppt。這種形容正是對電影最大的貶低。

電影是創作者和觀衆隔着屏幕交流的藝術, 這個藝術發展百年,最基本的就是利用鏡頭語言突出人物及人物關系讓觀衆走近人物,理解人物讓觀衆代入人物,而不是讓觀衆審視自己(紀錄片類型除外)

人一旦進入審視,就會苛刻起來:當我看到有人以“rb人反戰敗”為由發表螢火蟲之墓兩個孩子不值得同情言論時,大為震驚。三十好幾的我,一看這部純粹的反戰電影還是會痛哭流涕,講兄妹倆的故事導演選擇把視角聚焦在“哥哥”身上,讓我不自覺的跟着“哥哥”一起去經曆戰争下的殘忍和殘酷,我相信這也是大多數人也會為其動容,而不是一面看一面時刻提醒自己社會主義接班人身份,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

但我看本片的時候就不由分心,畢竟六塊錢,我得告訴自己花的值:這個構圖好,這場橋是搭的,這特寫荷花是買的素材,這摳像還留着藍邊,粵語裡這個詞原來這麼發音啊,許仙老師不太符合我想象(功力肯定還是好的)這些就是因為導演采用的視角給了我極大的自由度可以去關注其他事情。

沒有節制的展現是不負責任的創作态度,反正你們怎麼演我就怎麼拍.下.來。因為都是老師,因為每個老師都應該展示充分所以減少運鏡不但是讓看電影的人有看戲的感覺還要讓甲方知道,原汁原味的粵劇藝術才是絕對主導(我知道删了踢槍)

可影視創作層面上并非是讓觀衆如同坐在劇院的說辭就能蒙混過關的,劇場裡有濃厚的文化氛圍,大多數觀影的獨立普通觀衆在手機前欣賞的時候又如何感受呢。起碼于我,依然是老師很美,唱的動聽,構圖很美……

回歸故事本身在大篇幅的相遇戲碼過後,愛情的甜蜜章節草草了事,迎來法海這一感情磨難。這直接導緻全劇最好的改編:許仙三勸酒的遞進被直接削弱,這也就前面為何要強調創作者在故事呈現努力隻停留在文本工作上,事實成片看下來的卻是:愛了喝了打了散了完了的流水賬。

額外說到大家狂誇的吸引人的優美畫面,一如既往誇贊導演的好審美,不過拍攝本身難以恭維,采用電梯廣告中常見的大平光棚内拍攝,而不是使用電影中大量利用光影塑造人物突出人物的做法,這樣大量節省成本(還有老師們集中拍攝時間),然後把資源都放在特效上面。導演解釋說是因為襯托水墨畫意境,但就像前面所說在注意力抽離人物之後,各種缺點暴露出來,總不能說摳像都沒幹淨,開篇人物跟背景抽離感強叫水墨畫吧。電影并不是單方面解釋出來的。

用精美包裝抓人眼球将傳統文化推銷出去,但這是商業思維不該是創作思維。而藝術的對撞是互相尊重而不是單方面妥協誰去遷就誰。而是怎麼有利于現代觀衆欣賞怎麼融合。

酒香還怕巷子深,之于粵劇我由衷希望粵劇和其他各種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發揚,所以我認為本片在市場層面的是有積極意義,給市場看到了更多可能性。之于電影,我堅定認為他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