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選擇了流量,那給握有投票權的現場觀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節目組必須下最大力氣去篩選能投票的人。
這一冒險選擇的後果已經初露端倪,凡涉及該節目的咨詢已經沒眼看,這一趨勢如果蔓延到現場,決定去留,那真是非常愚蠢的行為所導緻的後果。可惜的是,這一場的現場已經有此趨勢。
僅僅以網上的熱度為标準,那麼對于現實中的工作所提出的要求将會非常高。如果處理不好,任其蔓延,這是會影響節目形象的重大錯誤。
流量在基數很大的市場,現實中很難掀起決定性的影響,圈地自萌,最多影響機場,交通。可在歌手這個舞台,投票觀衆是很少的。如何将這一些帶有狂熱粉籍的人篩選出來,是節目組必須完成的。
《歌手》以來,很明顯的感到,能投票的現場人員,審美範圍越來越窄,年齡跨度也越來越低。既然要選擇多樣的選手,現場投票的人員必須更多樣,複雜。
猶記得多年前《我是歌手》,對于現場能投票的人員,是有明确的标準以及篩選,也會做相關的視頻來展示。而今,投票的樣式很多,但很明顯的是,審美越來越狹窄。
現場投票人員的審美寬度、廣度、深度,遠遠不及豐富的歌手類型。在這樣的情況下,還選擇了真正的流量,祝節目好運吧。
這個節目不是網絡熱度立起來的,是很多優秀的歌手,看得起這個節目才做起來的。依靠流量,也隻能步入流量圈地自萌的後路。
愚蠢的決定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