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

  接近這個夏天的尾聲,總讓我回憶起泳池裡的清涼;翠綠色的冰棍兒,夾雜着綠豆和芒果海鹽的味道;站在樹下聆聽一陣陣忽強忽滅的蟬鳴;還有廚房裡剛剛洗幹淨的西梅,剝去紫色的皮,露出金燦燦的果肉,一整顆塞到嘴裡迸發出甘甜汁水的味道。

  另一處,一個頂級法律事務所用很高的薪酬——應屆生每年3萬起,之後每年薪酬漲12萬來吸引頂級法學院的畢業生。一名從人大加清華法碩剛剛畢業兩年的學生,8月中旬被辭退,9月3日就跳樓身亡。一個原本陽光、活潑開朗的孩子,卻因為工作壓力大,很少再漏出笑容,而且生活極不規律,最後竟選擇以這種冰冷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接近夏天的尾聲,我看了一部電影,電影的結尾有幾句台詞:

“破敗的圍牆,白色的樹幹,

散發着死亡的訊息,

我的靈魂,都沉浸在絕望之中,

心靈仿佛成了冰窖,

不斷下沉,

病入膏肓。”

幾句話,透出一種無法再喘息一口的死亡的寂靜。

這部電影叫《超脫》。接下來的文字會涉及以上提到的熱點事件和這部電影的情節,涉及劇透。

  電影的男主角到一所問題學校擔任代課老師。和律所的男孩相比,這個班裡全是學渣。學校裡的每一個老師,每天要面對的是無心學習、髒話連篇的孩子,因學生厭學棄學被當成替罪羊,甚至被學生往臉上啐唾沫,被家長誤解卷入種族沖突當中。。可就算這樣,老師們依然抱着要拯救這些孩子,不放棄任何一個的理念,即使内心委屈、看不見希望,每天要面對各種價值觀扭曲的學生。

...

圖片來自騰訊視頻

  更糟糕的是,他們無法獲得來自學生家長甚至外界的尊重,情緒幾近崩潰。能做的隻有互相安慰,鼓勵和支撐。

...

圖片來自騰訊視頻

  本身有嚴重童年創傷的男主,有一次在街頭救助了一個誤入迷途的女孩,把她帶回家,給她提供食物和住所,并且幫她清洗傷口,女孩卻仍然重複着自己之前的不良行為模式。

  男主的班上有一個學生患有暴食症,和其他同學不太一樣,她善良而有藝術天賦。但從她的藝術創作裡一直透露出黑暗、空洞、壓抑和扭曲。父親不支持她,也不關心她内心的問題,反而一直責怪,希望她能正常一點。得不到父親喜歡,内心痛苦的女孩某天去找男主傾訴,把自己的老師看成失望生命過程中的最後一株救命稻草想求得安慰,卻引發了男主對兒時創傷的恐懼,并遭到旁人的誤會。

...

圖片來自騰訊視頻

  男主在别人的眼光下更加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對這些少年進行真正有效的拯救。無比失望的他把救助的女孩狠心趕走。

  之後某天在學校派對上,暴食症女孩因為沒有得到老師的喜歡和關注而失去對生命的最後一線希望,吃了自己做的毒蛋糕自殺。

  一直到這個時候,男主才意識到自己處理上的失誤。因為他發現雖然憑自己的能力或許無法從真正意義上幫助到這些心理早已扭曲了的少年,但是付出關注而非離開,至少可以讓孩子們感受到一點希望,也許就不會放棄自己。

...

圖片來自騰訊視頻

  到這裡總結一下這部電影很觸動我的幾點。

  第一,青少年時期總是充滿迷茫、叛逆的味道,這一時期的年輕人需要更多關注和引導。電影中的每個角色都經曆着亂七八糟的事情、壓力和傷痛,而且許多情況下這些經曆和感受被隐藏和壓抑起來,無法被看到,基于每個人經曆的不同也很難被理解和體會。

  第二,對于身邊被認為的“迷途少年”或者所謂比較脆弱的人,如果我們為了保全自己就遠離他們,或者放棄他們,很有可能某一天,我們會看到紮心驚人的後果,且已經來不及。

  就像這個律所跳樓的事件,之前必定有些征兆,但大部分人可能已經對那種高壓和辭退冷眼相看且覺得稀松平常,所以并沒有重視。

就像電影裡的暴食症女孩,是個身處在不良少年班級的善良女孩,她的那些畫其實早已投射出她自己在這個環境中極度痛苦、壓抑、扭曲的感受,隻留下空洞的軀殼,卻還遭受父親的不理解、不關心和批評;她把男主看成最後可以獲救的機會,卻還是感受到了丢臉和被抛棄,進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第三,在電影裡提到了一個詞,叫做“DOUBLETHINK”,指同時有兩種相反的信仰,而且相信兩者都對。它的意思是,“即使知道是假的,也故意相信謊言”。

...

圖片來自騰訊視頻

  這句電影台詞很戳我心。就個人對這一熱點事件的理解來說(雖然真相還未出來),很多時候即使知道老闆畫的餅是假的,因為對生存和金錢的恐懼,我們依然向前沖,不顧自己的身體和精神狀态。

  就算知道外界那些贊美、批判的聲音對我們來說并非都是事實,我們依然十分在意,反而不太相信自己内心的感覺以及容易忽略去感受身邊其他靈魂的失望、無助,甚至是不公。

  第四,也是電影帶給我的聯想。影片中的教導主任為了堅持自己教育的方式最後被迫辭職。而許多人更加認為應該放棄這些學生,因為看不到效果,因為成績無法提高,因為影響到了地方經濟。

...

圖片來自騰訊網絡

  仔細想想,現在社會所崇拜的狼性文化,生存和生活的壓力,以及對做某一件事利潤利益的看中,以及在職場上,善良憨厚的老實人常常被認為不夠精明而不被看好。這些過于實用主義的價值觀是否也值得引發我們思考呢。

  在當今這個壓力大的社會,身邊可能有兩種人,一種是可以明顯看出出現不适應性的人群,但還在心理比較健康的範圍之内,比如輕度的抑郁、焦慮,他們需要的可能隻是多一點的關心也能自愈。另一種是更為複雜的,比如不良少年,或心理狀态明顯比較嚴重危險的人群。就像電影中所說,我們發現在幫助和影響他們的同時,我們自己也可能能會背負太多負能量而身處苦海之中,想要解脫。

  很多時候背後的體制和社會文化難以改變,甚至是專業的人士也無法有效的幫助到他們。但如果不放棄,至少你可以救一個,是一個。

...

圖片來自騰訊視頻

  回到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位名牌大學生,其跳樓自殺的原因尚待調查。很多聲音說,無論如何,都不該選擇這種扱端的處理方法。這樣于已、于家庭、于社會都是無益的。這句話确實沒錯。但換一個角度,“一個人連死都不怕還怕什麼,為什麼要跳樓呢” 這句話在我看來更多是站在旁觀者角度上的一種理解和批判。我們有沒有可能忽略了人心脆弱的本質,需要的支持系統和對每一個發生悲劇背後事實根源的探究以及可能提前做出怎樣的努力來避免這種慘劇的發生。

  願我們更加關注的是傷痛的自己、絕望的靈魂,而不是外界的聲音。

齊帆齊商學院13期新媒體寫作特訓營千字文第一篇(修改),總計240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