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電影的配樂畫面和結構很有意思。王戰團的行動總是配着輕快的音樂,讓觀衆以更輕松的視角去看待他有時出格的行為。第一次去見趙先生時排隊前進的畫面頗有喜劇色彩。電影前期就像一首散文詩,一下子看不出要表達什麼,其中充斥着無數的意象,“海洋”“海鷗”是關于海這個理想之地,“哨子”聯結着王戰團與周正,從老對少的指引到少對老的鼓勵,“刺猬”更不用說,老少二人吃刺猬來解決自己的問題,反“刺猬”戳破封建迷信的迷霧,救刺猬象征着王對周的指引。
其實一開始我看不出王戰團是否精神有問題(存疑),他對海的向往,跑上船的頂部去呐喊,我隻會有點疑惑,疑惑他這麼做的原因。之後他與去世的老賀下棋,不停的跑追老賀,才讓我有了幾分确定。但轉念一想,對于老友的去世,人的精神會不會有一下子的恍惚,将棋子化人,想追上逝去的人,留住他呢?其實剛看到王戰團奔跑的那段畫面,我想到了阿甘,或許王戰團和阿甘一樣,他奔跑并沒有一個确切的目标,隻是跑着,想跑離那層悲傷,逃離現實。
就像片中海鷗丈夫說的,王戰團“不是個俗人”,他是個奇人,他能過目不忘,他能寫出文藝的詩,他會顧及孩子的面子卻在樓頂為女兒祝福呐喊,他反對打孩子,他也勇敢地向迷信說出“不應該”。如果說王戰團是理想主義,那麼周正就恰恰相反,他是内斂現實的。周正仿佛就是片中的刺猬,王戰團的哨聲與旗幟為他指引着方向,“你沒病”,“他們被卡住了”,是對周正的開解,周正的内心像刺猬腹部般敏感溫熱,但外殼是堅硬帶刺的,周圍人都覺得他的結巴是病,罵他打他,他仍能一直尋找解決結巴的方法,吃刺猬,含石頭,并一直相信自己沒病。正是這份堅強,他最終沒有被“卡住”,考上了大學,也勇敢地向父母說出那句“我不原諒”。
東北背景的片子總是帶着點落寞的基調,跑船、鋼廠、下崗,這些事件反映了時代的變遷。在灰蒙蒙的底色下,一個大家族與一個個小家,也各有其“難念的經”,王戰團的失常與嘗嘗走丢,周正的結巴與留級,海洋的意外去世,二姐的離婚,豐滿的群像勾畫出時間的流逝與世事無常,很真實。但縱觀全片,卻是鮮亮的色彩,理想主義的人就像一束光,耀眼而明亮,一老一少能在世俗的觀念中清醒倔強地生長着,他們是明媚的。
最後,想再提一次片尾,對我有很大觸動,導演不隻是向我們展示了角色的苦難,更是為我們提出了解決之道,發出了祝願,“願我們都不再被萬事萬物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