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常樂劍最後一次出鞘,已經過去十二年。

半夏如宣夜所願平安長大,直到在上元夜再次遇到蒲先生。當她宿命般地再一次拿起回音螺,蒲先生笑道,已經收過一次錢了,不能再收第二次。

耳畔響起的少女心事啟封了另一個時空,十二年前發生的一切如巨浪湧入半夏腦海。

時過境存,霎那永恒,原來這真的是出自蓬萊仙島的碧海潮生螺。

此處細節驚人,當初半夏買下它時是完整的,如今螺殼上卻多了一道裂痕。

...

可常樂劍不是号稱扭轉乾坤、重塑因果嗎,為什麼蒲先生竟然記得發生過的事?

他到底是誰?

一切還要從天享八年說起,在看似尋常的一天,地下城迎來了故事的兩位主角——宣夜和半夏,蒲先生已經等候他們多時了。

剛出場時,他正蹲在不起眼的角落擦一隻鳳螺。

面前擺的雜貨大多都來自海上,有珊瑚、海星、貝殼、海螺,其中以腹足目最多,碧海潮生螺的原型很可能是夜光蝾螺。

有的雖不是海産但跟海有關,比如劇中的司南其實是羅盤,指南針發明以前,唐代海上絲綢之路靠羅盤導航。

...
我标的不一定準,但幕後團隊值得被狠狠誇!真業界良心!

其餘那些銅鏡、銅觚,身後挂的水月觀音像,手杖上的捕夢網,暗示鏡花水月,醉生夢死;一幅打開一半的風俗畫,預示接下來故事将圍繞廣平春日圖展開。

...
鏡花水月,醉生夢死

廣平春日圖的主人自稱得天地氣運而開啟靈智,臨淵悟道,能将一城之景盡繪畫中,落筆成真。

結局反轉,能化虛成實、以假亂真的妖居然不是蜃妖,而是一隻小小的怯月蟲。

畫中世界的謎團解開了,另一個謎底也呼之欲出:蒲先生才是全劇隐藏最深的暗線,緻敬蒲松齡隻是第一層,他的真實身份是蜃妖。

七十二候中提到,雀入大水為蛤,雉入大水為蜃。蜃妖的原形是海中巨蛤,呼應攤上那些稀奇古怪的海上物件。

如怯月蟲所說,蜃妖能吐氣成雲,蘊含萬千幻境,是自己所造世界的主人。以此反推,故事有了另一重解讀。

創世妖蒲先生承諾心誠則靈,于是那句“半夏,你好像喜歡上宣夜了”,注定成為兩人相戀的錨點;他承認十二年前的交易,意味着過往塵埃落定,時間從未被真正重啟。

洗骨池畔,宣夜孤注一擲拔出常樂時,說不定蒲先生在一旁笑他區區小妖,竟然班門弄斧。

宣夜希望半夏平安喜樂、一生順遂,哪怕忘了他也沒關系,着實令人感動,但這跟怯月蟲追求的喜樂永在悲苦不存,本質上有什麼區别?

宣夜嘲笑怯月蟲朝生暮死,不知日月,自己在蜃妖眼中何嘗不是尺澤之鲵,難量江海。

而半夏在畫中無法看出四毛是妖,自然在志怪世界也看不出蒲先生是妖,不然就反客為主了。

...

再來看看這個腦洞與設定的契合度。

大妖都有伴生妖,蒲先生手上的蝴蝶是天堂鳳蝶或者綠帶翠鳳蝶,跟赤練的蝴蝶明顯不是同一隻。

那蝶妖和蜃妖誰是誰的伴生妖?

蝴蝶與巨蛤,分别對應“莊生曉夢迷蝴蝶”,“滄海月明珠有淚”。根據這兩句詩的順序,蜃妖應該是伴生妖。跟小蟲老沙一樣,看似不起眼的小角色才是真正的大妖。

蜃妖吐氣化景如同編者營字造句,傾盡心血才有這蓬萊煙霭,碧海潮生。蝶妖振翅之間,世人如莊周迷夢,悲喜幻渺。

已知廣平春日圖循環往複,海市蜃樓說不定也是。

夢境的開始小蠻瑛拉起小半夏的手,夢境的結尾長大的半夏放開宣夜的手,有始有終,才能開啟下一個循環。

在兩人為主角的故事裡,他們注定要邂逅彼此,錯過彼此,也注定要為了重逢而訣别,又因為訣别而重逢。

...
欲覺未覺夢中夢,有形無形身外身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