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90周年征文

...

長征,中國工農紅軍氣吞山河之英雄壯舉;長征,中國工農紅軍譽滿全球之傳奇紅色飄帶。多年以來,本人已在影院、電視或電腦上看完《萬水千山》、《十送紅軍》、《長征》、《我的長征》、《突圍突圍》,《絕命後衛師》、《殺出絕地》、《掩不過的陽光》、《大道薪火》、《可愛的中國》、《通道轉兵》、《遵義會議》、《紮西1935》、《四渡赤水》、《突破烏江》、《戰地黃花》、《偉大的轉折》、《大渡河》、《勇士》、《金沙江畔》、《彜海結盟》、《草地》、《淬火成鋼》、《長征大會師》等一批再現演繹紅軍長征真實曆史的電影和電視劇,感受頗深,獲益匪淺。這些紅色影視劇形象化藝術化地再現、演繹、诠釋了中國工農紅軍不畏強敵、浴血鏖戰、出生入死、勇往直前的長征精神和鐵血軍魂,深深震撼、感動、撫育和淨化了國人的心靈,成為篆刻在胸中永不泯滅的記憶,成為激勵國人為振興中華、開拓前進的不竭動力。

毛主席、黨中央和紅軍三大主力曆經千難萬險,沖破了蔣介石重兵圍追堵截到達陝北,并沒有被那時面臨的極大困難和艱苦環境所壓倒,從紅軍偉大的長征精神和英雄壯舉之中,我們仿佛看到和領悟到:紅軍指戰員跟着毛主席和黨中央對推翻三座大山,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堅定理想和信念;看到了紅軍指戰員跟着毛主席和黨中央胸懷中國革命的博大胸襟和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看到了紅軍指戰員跟着毛主席和黨中央不畏強敵、勇往直前、不怕犧牲之鋼鐵意志、英雄壯舉和鐵血軍魂。中國工農紅軍偉大的長征精神和英雄壯舉永載史冊,跨越時空,曆久彌新,永續傳承,世代弘揚!

...

毋庸置疑,這些長征影視劇承前啟後、互為補充,相得益彰;其全方位、多視野、大手筆再現、演繹和诠釋了那時紅軍長征英雄壯舉的曆史畫卷,再現了當年紅軍浴血鏖戰、烽火硝煙、雪山草地的峥嵘歲月,激情讴歌了人民軍隊的長征精神和鐵血軍魂,有力地證明了毛主席和黨中央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是不可戰勝的,給人以教益、鼓舞和啟迪。這些紅色影視劇蘊藏着令國人蕩氣回腸、肅然起敬、激勵鬥志的較強藝術震撼力與感召力,其至少具有四大看點與亮點:

看點之一:李德、博古等照搬蘇聯模式的左傾教條主義導緻第五次反圍剿和湘江戰役的失敗,遵義會議确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挽救了黨和紅軍。由于那時毛澤東失去了軍事領導權,李德、博古等采用軍事冒險主義,提出了“禦敵于國門之外”的口号,以堡壘對堡壘、陣地對陣地,屢戰失利,蘇區日益縮小,形勢日趨嚴重。中央紅軍8.6萬餘人被迫進行戰略轉移,向湘西進發,開始了悲壯而又前途未蔔的漫漫征程。紅軍的最初計劃是從南線突破粵軍的封鎖,去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當時臨時中央的領導人博古聽從李德的瞎指揮,犯了退卻中的逃跑主義錯誤,且将各種設備儀器随軍攜帶,導緻行軍隊伍緩慢,盡管紅軍英勇作戰,連續突破敵人四道封鎖線,但自己也損失慘重,紅軍突破湘江時損兵折将,由出發時的8萬餘人銳減至3萬餘人。在這事關中國革命和紅軍前途的危急關頭,張聞天、王稼祥和許多紅軍将領和指戰員呼喚毛澤東的正确領導扭轉危局,通道會議、黎平會議經毛澤東等人的據理力争,經周恩來、朱德等領導人贊同,中央紅軍改變了去湘西同紅二、六軍團會合的戰略意圖,以避免陷于蔣軍重兵布置的口袋包圍圈,向敵人防禦薄弱的貴州前進。遵義會議正式确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挽救了黨和紅軍。之後,紅軍重新獲得了新的生機,重振旗鼓,振奮精神,展開了機動靈活的穿插戰、遊擊戰和運動戰,逐步改變了被動挨打的頹勢,掌握了戰争的主動權。這些紅軍長征影視劇激情演繹诠釋了紅軍将領和指戰員期盼毛澤東領導和指揮紅軍,率領紅軍走出危局、突出重圍,“為何打仗,為誰打仗,怎樣打仗”的硬道理,唯有具備了這種信念和理想的人民軍隊,才是任何敵人都無法戰勝的。

...

...

...

看點之二、這些長征影視劇的戰争場景既演繹描繪得驚險火爆、真實可信,更注重表現彰顯戰場上敵我态勢的變化、戰機的稍縱即逝、與敵鬥謀鬥智鬥勇的機動靈活。由于土城戰役情報有誤,川軍不是4個團6000多人,實為6個團萬餘人,還有後續部隊不斷增援,且裝備精良,戰鬥力很強。山後就是赤水河,無險可守,戰局對我軍十分不利。在這緊急關頭,朱德總司令親臨前線指揮,毛澤東果斷命令陳赓、宋任窮率幹部團發起反沖鋒。毛澤東果敢決定丢掉一切笨重物資,決定迅速撤出戰鬥,西渡赤水,向川南古蔺、叙永地區轉移,為紅軍一渡赤水後進入川滇黔三省毗鄰地區打遊擊戰和運動戰作好準備。在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的正确指揮下,紅軍轉戰貴州、四川、雲南邊界地區,四渡赤水出奇兵,迂回曲折穿插于敵人重兵之間,殲滅大量敵人。随後,南渡烏江,佯攻貴陽,分兵黔東,誘出滇軍來援。這時,紅軍出其不意地向雲南疾進,在昆明附近虛晃一槍,随即于5月初搶渡金沙江,飛奪泸定橋。至此,中央紅軍擺脫了優勢敵軍的追堵攔截,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于川黔滇邊境的計劃,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如果說那排山倒海、氣勢恢宏、刀光劍影、血肉橫飛的一場場殊死鏖戰演繹雙方将士的厮殺與搏擊,大大增強了該劇戰争戲的精彩度和觀賞性,那麼,倒不如在某種意義上也讓廣大觀衆領悟到了毛澤東高屋建瓴的軍事謀略和指揮藝術。

...

...

看點之三、堅定信念、不懼強敵,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鐵血軍魂必将激勵紅軍将士們赢得最後勝利。從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面對生死存亡的嚴峻考驗,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第二十五軍進行了偉大的長征。在漫漫征途中,紅軍将士同敵人進行了600餘次戰役戰鬥,跨越近百條江河,攀越40餘座高山險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餘座,穿越了被稱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頑強意志征服了人類生存極限;紅軍将士創造了世界軍事史上威武雄壯的長征範列,創造了氣吞山河的人間奇迹。由于敵軍不斷層層圍追堵截,紅軍缺乏制空權和重武器,以及長途行軍環境艱苦、後勤保障不足等諸多因素的制約,緻使紅軍傷亡極大,陣亡烈士和失散人員多達十幾萬餘人。我們黨領導紅軍,以非凡的智慧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戰勝千難萬險和張國濤的分裂主義圖謀,付出巨大犧牲,實現了三軍大會師,勝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冊的長征。宣告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中國共産黨和紅軍的圖謀徹底失敗,宣告了中國共産黨和紅軍肩負着民族希望勝利實現了北上抗日的戰略轉移。這一驚天動地的長征壯舉,是中國共産黨和紅軍譜寫的壯麗史詩,是中國革命曆史進程中的巍峨豐碑。這些影視劇之中紅軍指戰員的英雄血性令敵人膽寒,讓天地動容。其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偉大的長征精神彪炳史冊,永駐心間。通過殘酷戰争與英勇犧牲去表現紅軍前輩和革命先烈的勇敢與膽識,表現人民軍隊英雄主義的優秀品質;表現中華民族的抗争與搏擊,正是這些紅色影視劇的一大特色;亦是人民軍隊戰鬥力威震敵膽,充分展示敢打必勝的血性鐵骨之所在。

...

...

看點之四、這些長征影視劇遵循尊重曆史的創作原則,以史說戲,以人帶事,較為成功地塑造了諸多栩栩如生、個性鮮明的人物群像。應當指出的是,古月、王霙、唐國強、侯京健、王仁君、王晖、佟瑞欣等在這些影視劇之中飾演長征時期的毛澤東的人物形象,其大多神形兼備,情感真摯,聰慧睿智,栩栩如生,可圈可點,演繹到位,總體成功,受到廣大影視觀衆的充分肯定和好評。正是毛澤東立足于中國實際,避免盲目照搬蘇聯模式和共産國際的教條主義指示,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才使毛澤東帶領紅軍沖破蔣軍的層層圍追堵截,實現了三軍大會師。這些長征影視劇熱忱演繹展現了毛澤東率領紅軍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艱辛曆程,充分證明了紅軍長征題材電視劇的強大吸引力和感染力。劇中通過毛澤東人物形象的激情演繹,将那個時代毛澤東驚人的才能、非凡的智慧、深邃的洞察力和獨特的創造力表現得淋漓盡緻。這不僅是對毛澤東率領紅軍走向困境、長征曆程的真實回顧,也是對那個年代許多紅軍将領和革命前輩奮鬥精神的熱忱讴歌。同時,這些長征影視劇還成功塑造了周恩來、朱德、張聞天、王稼祥、彭德懷、劉伯承、林彪、聶榮臻、方志敏、陳樹湘等衆多紅軍将領和賀子珍、劉英、康克清等人物形象,使國人由衷敬佩,十分贊賞。這些長征題材的影視劇通過生動形象的曆史畫面和真實故事,讓觀衆仿佛穿越時空,共同見證了紅軍領袖、紅軍将領和革命先烈的博大胸襟和人格魅力,亦是對人民軍隊的一曲熱忱讴歌,從而更加感受到長征勝利的艱辛曲折、來之不易和彌足珍貴。

...

...

...

事實上,相對于讀者閱讀文字故事而言,廣大觀衆觀看影視劇則具有更為形象、直觀、生動和感人的特點,加上其人物、場景、聲效和細節的演繹與展現,其潛移默化的教益意義和作用更能打動和感染觀衆,诠釋主題,加深記憶,産生共鳴。觀看這些影視劇對于弘揚紅軍的英雄壯舉和偉大的長征精神,對于激勵國人不忘初心、銘記英雄、緬懷先烈、繼承遺志、讴歌軍魂,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曆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其至少有以下三點教益與啟示:

其一、黨和軍隊最高領導層能否正确決策關系到紅軍戰争勝負與生死存亡。從博古、李德照搬蘇聯模式的左傾教條主義,排斥毛澤東對中央蘇區與紅軍的正确領導,追溯到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路線,瞿秋白、李立三左傾盲動主義路線,都對黨和紅軍都造成了極為慘痛的損失。長征途中,紅軍面臨着強大敵軍的圍追堵截,面臨着嚴酷惡劣的自然環境,還面臨着同張國焘分裂黨和紅軍的激錯誤行為的激烈鬥争。經過長征和遵義會議,我們黨找到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革命的正确道路,找到了指引紅軍扭轉危機、突出重圍、走向勝利的指路明燈。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強将手下無弱兵。在紅軍最危險最激烈最關鍵的時刻,毛主席、黨中央的決策層、指揮員的軍事謀略、遠見膽識與指揮藝術無不凝聚鼓舞着士兵們的頑強意志和戰鬥精神,成為紅軍指戰員抗擊敵軍進攻圍剿的核心中樞與鐵血軍魂,其寓意也十分深邃,令人嚼味不已。長征鍛煉、磨練、成就了人民軍隊,長征開啟了人民軍隊發展的新起點,長征鑄造了人民軍隊的英雄壯舉、鐵血軍魂和優良作風。

...

其二、立足中國國情從戰争實際出發制定政治軍事路線與戰略戰術是長征勝利的根本保證。長征是一次檢驗真理的偉大遠征。真理隻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檢驗和确立。長征勝利啟示我們:中國革命的曆史選擇了毛澤東,紅軍跟着毛澤東。毛澤東和黨中央對紅軍的正确領導是人民軍隊赢得勝利的根本保證。長征的實踐充分證明,紅軍隻有跟着領袖毛澤東,實事求是,克服盲目尊崇蘇聯模式的教條主義束縛,從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出發,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才能讓黨和軍隊立于不敗之地并不斷發展壯大,直至赢得中國革命的成功。長征勝利是人類曆史上的奇迹,保存和鍛煉了革命的骨幹力量,将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争和發展壯大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長征的勝利,使我們黨以陝甘甯革命根據地為中心,推動一大批革命根據地如雨後春筍般建立和發展起來,革命的火種在神州大地漸成燎原之勢,有力推動了新的革命高潮到來。

...

...

其三、繼承弘揚英雄紅軍的長征精神有利于加強人民軍隊建設和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奪取長征的勝利,靠的是毛主席黨中央的正确領導,靠的是紅軍将士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任何敵人所壓倒、征服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征服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精神。長征向全中國、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國共産黨及其領導的英雄紅軍,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精神延續與升華,是中國共産黨人與時俱進的時代創造,長征精神已成為人民軍隊和中華民族意志與品格的象征。那些曾經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為了發展紅軍隊伍的革命前輩和革命先烈的事迹再次被搬上銀幕與熒屏,他們以革命事業和人民利益為重、不計較個人名利得失的博大胸襟之偉岸形象更加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他們不愧為人民軍隊的堅強脊梁,不愧為中華民族的驕傲。這些紅軍長征影視劇以回眸那段真實曆史事件為主線,引領觀衆走近革命前輩和革命先烈,深刻展現其崇高品德和感人事迹,砥砺我們的理想信念和奮鬥意志。大力繼承弘揚紅軍的英雄壯舉和偉大的長征精神,對于加強人民軍隊建設,對于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應對不了的挑戰。

...

一段歲月,波瀾壯闊,刻骨銘心;一種精神,穿越曆史,輝映未來。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征是一次改變中國命運的征途,是一次舉世無雙的英雄壯舉,它像一條永遠銘刻在地球上的傳奇紅色飄帶,成為中國軍隊堅強無畏、戰無不勝的有力象征。

影視劇創作源于曆史高于曆史。誠然,這些長征影視劇畢竟是藝術創作,其中也有一些不足與缺陷:隻要大的曆史事件與主要人物立得住,即使有一些與史實出入的情節也無可非議、瑕不掩瑜。相比充斥熒屏的雷劇而言,這些長征影視劇無疑是一批難得的制作精良、弘揚正能量之紅色曆史傑作,亦是不可多得、别開生面、值得觀賞的诠釋偉大長征精神之“英雄贊歌”!的确值得國人觀片和追劇。

觀衆們的眼光與評價無疑是極其明亮與公正的。一部部紅軍長征影視劇就是一首首紅軍長征光榮軍史頌歌,這些紅軍長征影視劇相互交織在一起,就是一部演繹诠釋那時紅軍長征真實曆史的完整交響曲。一部部紅軍長征影視劇其魅力如同一座座形象化藝術化的英雄豐碑,巍然屹立于中國影視劇的曆史史冊之中,其傳奇故事、英雄形象和長征精神将跨越曆史,跨越時空,跨越疆域,激勵國人,努力奮鬥,開拓前進!

中國工農紅軍偉大的長征精神和英雄壯舉永載史冊,跨越時空,曆久彌新,永續傳承,世代弘揚!

...

...

注:此文為本人近日參加《銀河悅讀》“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90周年征文”而作,(此文己被貴網金星推薦上要目,特此說明。)親愛的軍迷和網友觀衆們,你看過這些長征影視劇中的哪幾部?你對當年紅軍長征精神和英雄壯舉有何感言和體會?你認為哪幾位演員飾演紅軍時期的毛主席的人物形象最為神形兼備,最受好評?歡迎點評。在此一并緻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