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必蹲的系列,今年也如約而至

當年的驚鴻一瞥入坑且一發不可收拾,從此一日燈絲終身燈絲,市面上各種《鬼吹燈》的影視化改編也算是看了個遍,在評價系列書籍影視化上,覺得自己還是可以說上兩句的。

...

在當年一衆良莠不齊的改編市場中,這個系列橫空出世,以優良的品質和中式機關融合、包括演員演技等方面收獲衆多好評,也成為了《鬼吹燈》網劇中開創性的作品,奠定了高品質的基調。後續的系列連續劇作因為種種原因也遭受過質疑,過程起起伏伏,但今日回看個人依舊認為不管是故事完整性、風格連續性還是質量水準上,這個系列依舊是市面上最好的存在。

首先最值得一提的是系列感。

...

鐵三角一連簽約五部固然是系列劇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絕對不是熟悉感的決定性因素,熟悉感來源于劇集的各個方面。首先出鏡角色全部都是“回歸”狀态,而非重新上線,将人物重新對号入座這件事在這個系列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像大金牙、陳瞎子、明叔、陳教授全部都是熟悉的面孔,這才讓一年一度的鬼吹燈更加珍貴,更像一場與老朋友的約定和重聚,讓追劇成為一種情懷。

并在系列的細節元素上做到了一以貫之。探險前陳瞎子蔔卦、每回探險前必有的火鍋局(ps:之前的銅鍋變成了景泰藍的哈哈哈哈,包裝不同依舊是火鍋)、大金牙從始至終說的都是“西北貨”“大呲花”、以及探墓王胖子的執念“紅褲衩”(ps:這次下海就不用帶了)、胡八一的ptsd、時長會響起的《啊,朋友再見》,細節決定成敗。

加之風格的延續性,每部“鬼吹燈”都有其獨特的人文風情,地圖風格,但依舊讓人覺得新鮮又熟悉的原因除了人物、元素細節還有風格的延續。刺激探險+插科打诨的笑點無疑是“鬼吹燈”的标志性元素,在獵奇、刺激之上給予了情緒足夠的緩沖和觀劇的趣味,也讓鬼吹燈更加能走向國民ip、而非僅僅成為題材佼佼者的原因。

其次是故事的連續性和完整性。

...

“眼”系列有始有終,鐵三角終究打破詛咒合理續命。幾部的銜接上始終貫徹着核心錨點破解詛咒,将“眼”元素融合到了每一部的墓穴機關和地域文化之中。故事承接的順暢和合理性毋庸置疑,除了得益于原著的紮實、也要肯定在影視化創作過程中的保留,直到南海歸墟這一部,雖然走出了主線故事,依舊找到故事進一步走下去的原由,不僅是在于契機提供更是角色人物的合理性。

從《龍嶺迷窟》開始,鐵三角的不斷磨合、在一次次探險中更加默契,幾部下來明顯能感覺到默契指數是不斷上升的,從鐵三角失衡到所有人找到自己的位置,更加契合人物形象都是向好的過程。更有是角色關系的微妙變化、每個人那存在于鐵三角之間的角色慢慢發生了改變、也漸漸地找到了人物根源性的表現,以及種種經曆帶給角色的一種成長,一直伴随系列劇的應該更有感受。

從最初shirley楊加入,鐵三角初步成立,到三個人的團隊中出現兩個人的小團體,也就是胡楊cp逐漸的情感升溫,王胖子就成為鐵三角中磨合劑的存在,直到《南海歸墟》人物的定位愈發清晰,也讓這個組合愈發體現出缺一不可。胡楊cp的情感更是經曆生死到劫後重生,将要開始嶄新的生活。上一部講到shirley打破詛咒不願再過生死一線的生活,而胡八一也決定金盆洗手和shirley楊結婚去過安穩的生活。有意思的就是再起波瀾的點,陳教授的托付更像是一個借口,本質上是胡八一DNA裡刻着的冒險性人格,摸金校尉骨子裡對探險的渴望和一種特殊傳承的放不下;而shirley則是對胡八一安危的擔憂和對其意願的尊重,能看到更多角色的成長。也是這一部裡shirley肉眼可見溫柔許多的原因,酷飒而不失女性柔軟才是shirley的魅力所在。

不僅找到了故事繼續下去的原因,更展現了人物行為的内在根源,這來源于班底和演員對角色的更深了解,讓人物更加有血有肉。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胡楊cp如是,燈絲和鬼吹燈亦如是,種種外界聲音讓我愈發擔心《南海歸墟》作為系列的倒數第二部,或許會成為最後一部...更要珍惜每一次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