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鱿魚遊戲》剛剛上線的時候,我還以為網飛又搞了一個類似《王國》那種僵屍、宮鬥驚悚加獵奇的套路韓劇。未曾想《鱿魚遊戲》的話題持續火爆,以至在全世界成為現象級……于是忍不住,認認真真地學習了一遍。

首先感謝帥氣儒雅“臉上沾了點東西”的李政宰(這個梗的出處:一次活動中影迷對李政宰說“歐巴,你臉上沾了點東西”;李政宰摸了自己的臉,随即反問“什麼東西”?影迷說“沾着帥氣”……據此,李政宰還請了那位影迷吃飯,這個梗也在韓流圈裡泛濫了起來),以出色的演技撐起了這台大戲。真的,看完之後深深的被李政宰潇灑從容的演藝霸氣所折服。【整部《鱿魚遊戲》,情節大都是圍繞李政宰所飾演角色的起起落落來展開,因此覺得他對于這部戲居功至偉。】

要說,人家大韓民國可是真的靠影視劇集本身作為生産力來賺錢的,從選角到演員,一點都不含糊。就好比那個在地鐵站以打紙闆(韓國似乎叫做“打畫片”)遊戲為誘餌,用扇耳光的輸赢來換取十萬韓元機會的神秘男子——孔劉,從頭到尾,他僅僅出現了兩次,卻令人印象深刻十足。不得不說,這部戲角色設定得真好!

當然,這些也是編劇高能。隻有編劇在設定了一個好故事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攝制出好的影視作品。後來,當我看見某度将這個題材定義為“這樣一部暗黑題材的反烏托邦劇集,因 " 荒誕和不現實 " 為由……”由不得,啞然失笑。

...

烏托邦的意思是“人類思想意識中最美好的社會”,實際上也代表着一種不切合實際/或者說不可能存在的社會形态。那麼反烏托邦的意思,應該就是原原本本呈現出社會最真實/本質的模樣了。【因為人本身就是呈現出多面性的高級動物,那麼由人類組建的社會結構必然會很複雜,而人的能力卻是實在有限的,所以不可能由單一的理想和簡單的方式去規劃一個所謂的美好社會。況且就算是單個的人,欲望也是在逐漸膨脹,甚至還“永無止境”,如何滿足?)

《鱿魚遊戲》本質上就是充滿烏托邦色彩的虛拟社會遊戲,它在現實中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因為養殖或者經營屠宰場可以,但是殺。。人就不行,全世界應該沒有一個國家将殺。。人合、、法化。或許,小規模一類的大逃殺、殺戮遊戲是能夠存在的,但是那麼大一群人:456個遊戲參與者和諸多“面具人”,以及為此而服務運轉的那群人,如何保守其成為一個不被知曉的秘密?

《鱿魚遊戲》的設定中,勉強用了賽馬博彩這個譬喻,但在現實生活裡不成立。因為賽馬這種博彩遊戲,本質上就是人家以賽馬這種博彩方式來賺錢的。所以賽馬的根本是博彩,而不是遊戲,更不屬于娛樂。隻不過人家的宣傳為娛樂形式,再标榜遊戲,然後“運氣好的話”還能夠“博得好彩頭”。

博彩行業的一個基本常識就是為設局的人賺錢——掏出真金白銀參與一個遊戲隻是為了看熱鬧,這種方式在現實中不可能大規模性質地存在。(原因是難以為繼。反而那些販//賣//器//官這個局是可以說得通,那裡面有些利益黑洞能夠彌補……但是為了維持自圓其說的烏托邦夢想,他們扯掉了這面遮羞布。)即使那些“以錢滾錢”的人賺錢容易一些,可是想要守住那些得來的财富,現實中也并不容易的。(這個世界上,隐形富豪大約屬于最高級别的真正玩家,可他們也不能無所顧忌地進行“大規模”殺人遊戲。畢竟,别人也會垂涎那些巨額财富,豪奪和反殺才是現實中最常見但并不經常上演的“戲碼”。)

這其實是一個很難揪清的邏輯,為此反複掰扯也沒有多大意思。能懂的人一眼看穿,不懂的人磨破嘴皮子也沒用,還不如擱置争議,看個熱鬧呗!

...

關于遊戲運行的主宰者:一号人物。

那個自稱患了腦瘤還有些癡呆症編号001的老頭,雖然也參與了遊戲,但他才是這個遊戲出資、策劃的實際運營人和決策者,一個背後真正的大佬。最後,他說了一個決定運作遊戲的“理由”:身無分文的人和家财萬貫的人共通點是人生毫無樂趣可言……很顯然,001号口中的人生樂趣是從吃吃喝喝和買東西方不方便上出發的。

那些背負身家性命、殊死一搏來參加這個遊戲的人,甚至成了他“給予那些人一個機會”,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則,而且“從來沒有強迫過任何人。”從某種理論上來講,這也算是為那些窮途末路的人們一個“希望”,以遊戲的方式進行博弈,或者說創造一種所謂的公平和公正的環境(這才是在現實中實驗運行真正的烏托邦),隻不過機會隻有一次,代價很大,最終也隻有一個人能赢“那筆錢,是你的運氣和努力換來的報酬”。

現實社會中,會有這樣的機會嗎?

沒有,絕對沒有!畢竟:“錢,你也賺過,那會容易嗎?”

那些有錢人的理念:尊重遊戲規則。

《鱿魚遊戲》的遊戲方式都很簡單,簡單到都是些小孩子們最常見的遊戲,隻要遵守遊戲規則就可以玩……

所以隻要“一二三木頭人”這個簡單遊戲,就能淘汰掉那些不去遵守規則的人。不肯遵守規則的他們,屬于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是否隐喻了大多數人其實并不配享有美好生活的機會,不得而知)。

參與遊戲,很關鍵的因素是專注。譬如椪糖遊戲裡,完整的取出圖案,稍有閃失弄壞圖形就會命喪黃泉。好在456号發現了融化和背面的秘密,最終獲得了成功。

信任與背叛,一直都是困擾人們前行最大的阻礙。因為人類能夠意識到自己的渺小,組建團隊才會有效應付困難,渡過難關……可是,誰也無法保證/确信自己的隊友,在何時以何種方式背叛自己。當一個參與者在大庭廣衆之下被打死,随後大家才發現這種做法并沒有違反“協議”,于是所有人不得不站邊選隊:也不隻有依靠團隊協作才能赢取的拔河比賽遊戲,在夜裡築起防禦設施、輪流值班,才可以活下去。

當一顆小小的彈珠,能夠決定一個人是生還是死的時候,剛布/夥伴之間的信任還會變得那麼重要嗎?在生離死别的當頭,有多少人會後悔自己當初的“選擇”?又有幾個人能夠從容面對?

雖說在整個的遊戲環節裡,運氣一直都很重要,但絕對沒有“過墊腳石橋”之前的這一次選擇這般關鍵。隻講運氣,甚至和能力無關:走在前面的人,隻能成為後人的墊腳石。

最後的鱿魚遊戲,也隻有生死的成功與失敗,規則裡沒有握手言和——作為旁觀者,我一直在想:假如,在彈珠遊戲中,456号沒有偷奸耍滑,或者在最後關頭,願意借給老人家一顆彈珠的話,遊戲會不會“就此終止”?

因為那個真正主宰遊戲規則的001号,一直都不相信人性中會真的有真誠和善良等美好存在。否則,他也不會在生命即将終結之際,依然想要和456号對賭……至于這個局,是不是他有意“安排”的,那就很難說了。

一個真正的聰明人,懂得規避風險。

456号赢得了獎金,卻沒有輕舉妄動:要不是為了驗證金額,恐怕連那一萬塊也不會去拿。相對于那麼大的金額,一萬韓元幾乎可以用“分文未取”來形容了。

不是不想,而是不敢,直到他等來了“通知”。得知想要的答案之後,才開始改頭換面……當你的一舉一動都在人家的掌控之中,還會以為自己真的是憑能力(包括聰明/運氣/勤奮/努力等),赢得了這一切嗎?

“反正隻要你想要,就能奪走我的一切”。明白了這個規則的人,才有可能走到最後,成為真正的赢家。與此相反的另一種情形,如果不去考慮利益與風險,還願意停下腳步“去幫助那個滿身惡臭的人渣嗎?”

在那些掌控着遊戲規則的财閥心目中,這個世界上所有努力苟活的我們,隻配被叫做“人渣”——

還好,《鱿魚遊戲》隻是一部建立在荒誕立意之上,屬于烏托邦題材的虛構之作。隻不過這部戲确實有點惡毒,兇狠地揭開人們隐藏在内心深處的虛僞面紗,無情抽打着整個社會賴以維系的“良心”。

再強調一次,厲害的是編劇,洞悉了人類社會的生存法則,還能夠借着《鱿魚遊戲》這部作品呈現出來。既然在人類社會的現實中不可能存在這種遊戲規則和方式,身為渺小的個人也不能就此放過這個話題,假如——我是說假如,真有超出人類思考範圍的“高能”存在呢?

...

是否還記得,倒黴透頂的成奇勳之所以能夠成為最後赢家的456号,緣于地鐵站台遇見的那位神秘男子。他是這樣破局的“我不信耶///稣。”

“我們家信//佛////教,你别煩我,走開。”

這個開場,其實蠻有意思的。韓國的國民精神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響,儒家思想“是主導韓國人價值觀的核心因素之一”。但現實統計,韓國現在信耶///稣的人似乎已經成了“主流”……而《鱿魚遊戲》所表現出來一個很重要的反抗精神就是:我的命運隻想要自己來做主。

然而大多數人現實的狀況卻隻能“遵從規則,任人擺布”。假如是我,表面上反抗不了,心裡也一定會說“滾你/媽/蛋,老子的命運要靠自己把握”。事實上,也唯有如此,我才能過得踏實,獲得輕松自在。

有沒有想過:自己很少遇到有人非常熱誠地向你推介佛////教……佛////教不是也勸人向善,弘揚美好嗎?可是似乎并不會去主動宣揚,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

真正的原因并不是佛/弟/子/們不努力,而是真正能懂佛///學的人并不多,勉強說了就算能夠理解——不妨這麼說,這個世界上能夠真正理解佛所教化内容的人,寥寥無幾。況且那還是一條很艱難的修行之路,也不是一輩子就能搞懂的事情……反過來,事實上佛///教也是最容易被人利用,成為用來糊弄人的籍口。但是,當你能夠懂得其中的奧妙之後,受益無窮,畢竟那是一個人真正所需的終極目的。

如果連這個都理解不了,跟你提人生?門檻?哪怕隻聊機會,也是枉費口舌。說了也等于白說,還不如不說也罷。

回到《鱿魚遊戲》,故事裡所探讨的做人“樂趣”。當456号了解了“真相”,立刻變得意氣風發,頂着一頭紅發四處招搖,似乎人生又開始充滿趣味。可是想想看,連你即将登上什麼航班、前往何地、會幹什麼都掌控得一清二楚,看你還能如何“逞強”?

期待《鱿魚遊戲》第二季,456号返場大約成為遊戲的“執行者”才對……如果還是繼續“挑戰”,那麼跟《賭博默示錄》(日本電影藤原龍也/天海佑希主演的系列電影)又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