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鬼的片子很久沒看了。或者說,很久沒看到值得一提的吸血鬼電影了。本着一位吸血鬼題材愛好者,特别作為我最愛恐怖類的人物形象,跳着芭蕾的吸血鬼少女的食人遊戲還是要去觀摩一下的。十幾年間,多多少少也看了很多吸血鬼相關的影視劇。從入門級别的美劇《吸血鬼日記》、典型青春愛情浪漫的《暮光之城》、吸血鬼版的終結者(?)《黑夜傳說》這些大熱IP奠定了我所認知的吸血鬼形象。
最早的吸血鬼電影《諾斯費拉圖》由 F·W·茂瑙 這位德國表現主義大師拍攝,不懼陽光、不怕大蒜、不怕木樁等等這似乎才是吸血鬼這個形象的銀幕起源。經由各位導演的努力、小說改編的嘗試、科技演變的指引......吸血鬼成為了一個隻能在黑暗中行走、以人血為食、木樁刺心才能死去的典型獵奇标簽。
這部電影同樣運行這些“規則”,重點在于如何去塑造這個形象,以及如何去描寫吸血鬼以外的人物。片中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很有意思的一個點在于,我們所熟知的反派它是流動的——人類綁架團夥—>Abigail—>Frank。對于人類來說,以Joe為首的綁架團夥的目的先是綁架 Abigail 得到贖金,後是活着逃出房子;對于吸血鬼來說,即Abigail的目的先是獵食遊戲,後是不被殺掉。
後來的這個目标點很有意思,因為這就意味着必須要有一個角色是要以殺光所有人為主,這樣才能讓今晚的遊戲達成一種“和平共識”,可以看出本片還是回歸了一種愛的取向,誰有愛誰就能活到最後,反之,誰向往權力,誰就會被“戳爆”。所以,每個人都在被鋪墊着自身的走向,誰是以權力和錢财為起點、或引子、或終點,誰的結局就已經被寫好了。除了人物的形象塑造,血漿濃度的爆滿也是超出了我預期的一點,被照到陽光即刻爆炸、被木樁刺到心髒即刻爆炸真的是簡單明了的設定,還有就是轉化過程在被咬再飲血的原基礎上增加了一個噴湧血流的點,劇組真的很舍得用血漿。
海報也很有特色,典雅極緻的芭蕾與血腥暗紅的少女惡魔相得益彰,讓我想到的是《死亡修女》海報上聖潔修女的痛苦呐喊和裙擺血字——這些極與極的搭配,白色與黑、紅色的搭配尤其适合恐怖片海報想要表達的某種底蘊。

...
《噬血芭蕾》

...
《死亡修女》

讓我遺憾的一小點在于那個“百人屍池”,體現出Abigail無數次遊戲結果的同時,或許再增加一個吓人的部分在那會增添更多的惡趣味。

好萊塢的吸血鬼電影已經變成了一種純爆米花式的商業恐怖片妝造,能拍出這部有趣又惡趣的《噬血芭蕾》還是值得誇贊一下。在一部又一部吸血鬼電影撲街的情況下,怎能把這個古早IP再打造出一套能吸引觀衆的新意模式,真的蠻令人頭疼的。畢竟,吸血鬼的弱點和優勢早已成為了一種刻闆的不能再刻闆的印象。歐洲影人出品的《我們是夜晚》《人道主義吸血鬼在尋找自殺自願者》《生人勿近》《死色》等等,或許是冷厲、寂靜、淡然、果決、陰郁這些獨屬于北歐的影視性格則更為适配吸血鬼形象的樹立和培育 ,重點在于一種氛圍感的營造,所以總是會在這些北歐電影中看到好萊塢無法拍出的冷色調式嗜血惡魔。日本的《東京吸血鬼酒店》也是在獵奇的道路上開展了一種極緻的追求,有點好萊塢同類的刺激妝造再加了點導演 園子溫 本人的嗜好。

總而言之,這部電影在我看來是在爆米花級别之上,或許帶着平靜的姿态去看反而會收獲更多。

特别是在一衆熟知的演員竭力厮殺與糊滿血漿的畫面之中,你還會收獲結尾之處馬修古迪的驚豔亮相!我發誓我在看到他出場的時候,我大叫了。這氣質,完美适配那位傳奇的吸血鬼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