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之後的第一反應就是,這麼好的片我為什麼現在才看。标題起的輕松一點,事實上并不是一個“輕松”的電影。看完産生了一些不良的生理反應,平複了一下,先給一個最高的評價,無可挑剔。目前個人認為的年度最佳。

最近挺頹的,也喪,厭食,易怒,看不慣也聽不得。手機桌面的時間除了北京時間第二個就是倫敦時間。去醫院給我的小心髒做了一個全面的檢查,抽血還抽了四管,且途中竟然出現了不知道是暈針還是暈血的反應,這是過去都沒有的情況,可能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因為第二次去換了醫生就沒再出現過了。結局就是有一個小衆到不能再小衆甚至不算是病的小毛病。呦,年輕真好。

說回今年的電影,除去《消失的她》,但在我看來從某些角度《消失的她》也是在告誡年輕人,訓導一些偏激的感情觀。算是反面教材。其它上映的和即将上映的,好像都是在教年輕人如何愛和相信愛。日益下降的結婚率和出生率,老齡化的加重。傳媒作品就成了普羅大衆心甘情願吃下的“藥”。制定規則的掌權者們在鞏固統治發現矛盾的情況下試圖治标不治本,事實上在國泰民安的今天這些都算不上是矛盾,你說你不結婚了,你不相信愛情了,你不生孩子了,這些事情有的是人去做,所以做出什麼選擇都不要有負罪感,無悔就好。

所以,故事的結局重要嗎?人的死亡率是100%,他們站在奈何橋手牽手嘲笑死神的無能,至死不渝的陪伴與病魔鬥争。而活着的人卻害怕失去苟且虛度,你要知道,講述七八十歲的故事并不是給七八十歲的人看的。

我不站在任何一方,隻是希望每個人,人生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