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欢愉有失丧的才是人生

时长好评,一个小时出头的电影是不可多得的,配合着美妙的音乐,它像一首充满绿意的小调。但也许正是因为故事的简单,整个电影自然得像在看两个人的生活,当他们离开时心中有万千不舍。大段的空镜配合音乐,巧妙的剪辑,让我有大段沉淀,思考的时间,以至于电影结束,苦涩与忧愁才缓缓将我包围,sorrow is nothing but worn-out joy.

先把关于电影的部分聊完吧,如此简单的故事,人生状态产生错位的两位昔日好友走上一段一天一夜的旅行,从两人的动作与对话刻画一段如人生般有欢愉有失丧的情感。我从不觉得友情是逊色于爱情的感情,它一样的复杂,势均力敌。我觉得中文里界定用爱情来特质有关性的感情本就是错误的。我觉得我们与所有人的关系都是一种loving relationship,爱是一切关系的基础,英文里用romantic relationship来特质爱情或许更为合适。
我并不想去设想两位主角有没有发生过性关系的问题,因为于我而言,友情是这个剧本最好的走向,
我会觉得带着狗狗一起的设定消解了两个男子之间的暧昧情愫。但当我看到温泉那场戏的一些景别一些镜头是如此色情,我总觉得有一丝不爽,解读是解读,为什么要在影片里有这样的呈现。
情节很简单,我觉得导演一次次把他们放进了不同的环境来体现他们关系的走向。一位已经成家,成为一个出门都要像妻子老婆报备的家庭成员,而另一位依旧漂泊无语地漂流在这个世界上,孑然一身,自由却也孤独。曾经在并肩行走于世界上的人不知不觉地就走到了地平线的两端,当曾经和我一起热血游走于街头的人成为了现在我在政治上会怒骂的对象;当曾经和我在彻夜畅谈,谈天说地的人现在听到我的再次高谈阔论我对物质,世界,逻辑,本质的观点时只会合上双眼;更恐怖的是我甚至无法确定你到底是不是还喜欢我,觉得和我一起游玩是快乐的。虽然还是我们,我们还站在一起,但当我们回头望去过去的少年却早已看不清,中间横亘着的是时间,和不为对方所知的生活,而我们却也没有立场去打探。然而,哪又如何呢。在一切的小心翼翼后,当对方在无意间说出一句,bro I never doubt you时一切都烟消云散了,我看到的是现在的你又好像是从前的你。
The world is like a huge drop of tear,a tear slowly dropping through space.欢愉也只有一日,我们依旧要各自回到各自的轨道。所以说我们很喜欢那段开车的戏,也可能是我对驾驶有一种痴迷,这段路很长,我们要接受它有任何一种结局。
以上大概就是就情节的一些展开,不过更让我感动的是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引发我的万千思绪,抱着作者未死的态度看文艺作品,作品除了本身的价值,在面世与观众交互后,它的价值便依附于观众身上。
我一直明白要和你走一段,与他人产生一段关系,他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什么(在电影里是那个流浪汉),我接受这些再继续生活仿佛是最长情的告白。而随着年岁增长,我总不似之前那么迷信缘分,他们与我说,我要做只为自己更好而不为别人的对话,交互,我要再健全一些,我才会遇到真正心向往之的人,看到最近去世的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对年轻人的寄语时我也常常产生出一种巨大的悲凉之感。我总觉得这些理论把我包裹在了一个理想真空的世界里,在生活中我不断受挫,抱怨,我为什么不早说一句话,我为什么不果断一点,我应不应该勉强自己刻意为之一些事,我如何看着人流来往而不为之所动。不过这一切烦恼好像都在那段驾驶的镜头里被消解了,路边的风景好美,从天亮到天黑再到天亮,从冬到春,夏也会入秋,只要一直在路上,我只要一直在路上,便会不断邂逅,它不在这里,就在那里。
最后,for deep peace,这是我一生的探寻
正如伊壁鸠鲁学派所说的幸福是不为外物所动。